台海网(微博)5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中考,他过关斩将,以优异成绩,从岛外学校考入岛内重点高中。曾经,他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的样榜。只是,这样的光景宛若昙花一现。
进入高中不到一年,他选择了休学。转眼快一年过去,本该上高二的他是还不愿回到学校。面对自我封闭的儿子,妈妈常常以泪洗面,亲友也一筹莫展……怎样才能让孩子重返学校?
讲述
卢女士
我们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如果侄儿没有休学,那么,他现在该读高二了。可休学快一年了,侄儿却不愿意重返学校,这让我们家人都一筹莫展。
侄儿从小跟我很亲,上学的时候,我经常接送他。侄儿上初一前特别听话,可是上初二后他变得叛逆起来,对大人有时不理不睬,也不叫爷爷奶奶。有时我很纳闷,怎么好像只是转瞬侄儿就变了一个人?
其实,侄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家人的手机坏了,拿到他手里稍加捣鼓,就都能用了。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成绩也很好。中考他从岛外顺利考进岛内重点高中,进了实验班,我们都为他感到开心。
但是,高中的寄宿生活似乎让侄儿很不适应。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他显得更加自闭,我猜想他是不是不知如何处好与舍友的关系。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或许都让他无所适从。但我们问他,他也不愿意说出所以然来。
一次考试排名后,侄儿被调整到了另外的班级,这让他的自尊心很受挫……侄儿对家人说想到外面租房子,可后来因为房租太贵,租房子的事就搁了浅。再后来侄儿不想去学校,家人为他办理了休学。
每天,侄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玩游戏。生气时就抠墙壁、刮电脑屏幕。头发长了,也不去理,每天只吃一顿面条。为此,嫂子终日以泪洗面……
担心侄儿心理有困扰,家人让医生扮成电脑维修工到家里和他交流,但他非常敏感,很排斥这样的安排。他也不愿和父母家人交流。我们对他说:你老把自己关在房间,人家会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这不太好。但他不为所动,我们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是我们以往太忽视和孩子的沟通了。只是,现今这样的隔阂,我们该如何去弥补?怎样才能够让他重返校园?
点评
黄碧芬(厦门外国语学校原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交往不畅导致自我“封闭”
这样的案例让我们看了都难免痛心。痛定思痛,我们还真应当回头看看不当的教育是怎样“制造”这种让人痛心局面的:
按照卢女士的描述,这孩子在初一前的学习生活还是正常的,与表弟的交往、对姑姑的感情都不错。但对父母呢?对爷爷奶奶呢?是什么情形?在他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三代人之间是如何沟通交流的?成人更多关心的都是些什么话题?对孩子的照顾更多是什么方面的内容?
初一到初二正是孩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身心变化比较大的时期,他们的生活是否遭遇了什么?为什么会“完全变了一个人”?通常多数是之前的人际交往已积累了很多不达意甚至悲观失望的消极体验,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越是一如既往地以他并不欣赏或不需要的方式爱护他,越是让他没有办法、没有耐心再继续面对。所谓的“逆反”或“不理睬”的应对方式,通常是对相关现实不满的表现。
孩子看来能学会学,却不能自我肯定或享受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升入高中,环境变了,学习伙伴变了,他一不能主动融入,积极与人相处;二不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求新知,早先就沟通不畅的情形自然就变本加厉地“封闭”了自己。
其实这是他没有学会正确人际交往的常识,换言之,对文化课他虽能学会学,但未必乐学,生活中或学习上他虽有自己很多切身的感受,却没有安全有效的倾诉或求助通道,他一味陷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中,不能自拔,唯有逃避。
这孩子还是有良知的,体现在他还会体谅父母经济上的不容易,并不是我行我素硬要家人满足自己。他的逃避状态本是一个需要真诚面对了解他和求改善的机会,可惜又错过了!他不想去学校了,家人就为他办理休学手续,保住了学籍,却没有任何面对身心发展、面对生活建设的具体内容跟进。
在这样的情形下,心怀不满而又无所事事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呢?——“玩手机,玩游戏。生气的时候,他就抠墙壁、刮电脑屏幕。”一个没长大的不满自己也不满现实的孩子就以这样的方式消耗自己、消耗时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满、无奈既无从说起,也没有转机。大人的反应和态度如“以泪洗面”、“假借维修请医生”都只能让聪明的孩子抗拒。他拒绝接受自己有病或是问题孩子的任何处理,同时他的思维、自我认识也处在混乱不堪的状态下,封闭越久,他的生活就越无序。
建议
关注孩子精神交流的需要
黄碧芬老师说,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父母光有爱孩子的情感、光有基本物质生活的照顾能力,要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
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人有精神追求和适切的精神交流的需要,其核心是对人性的尊重,是对爱的感受与表达的真诚体验和分享。
这孩子得到很多爱护,却不懂如何解读和反馈,情感并没有得到滋养。家庭、学校在与孩子互动中过多拿成绩说话,很容易给孩子以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感觉,成绩好不好变成了孩子行不行的唯一尺码,对成绩的过度关注也掩盖了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早就存在着的自我意识与人际互动的内涵解读不足、能力练习不足的问题。
这样的家庭改善之道很需要从父母的改变做起。父母自身的生活状态将是孩子最可参照的一面镜子。父母得真诚投入学习,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包括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充实有爱的表达又有精神交流的生活内容。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都应尽可能安排好家庭基本的生活秩序,切实扭转“一人乱而全家乱”的局面。
孩子这种情况最好能带到医院心理科或神经科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设法让家庭或学校最能亲近孩子的人出面,不谈学习,不谈改变,寻找适当的关心生活、邀请孩子运动的机会,去贴近他并与他好好享受这样的过程。
关系修复好些了,有了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了,再坦诚协商进一步的调理或治疗的价值。极端的情况,如生活混乱两周以上,不吃不喝,完全不能独立生活等,通常就需要强制治疗。
学校对学生从事集体学习生活可能面临的困难给予理解和关注,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指导;家庭则应及早重视孩子作为一个人是否健全发展的问题,基本标志是各年龄段都有生活该自理的内容,得给孩子自我练习和熟练把握的学习空间和目标要求。
面对学校的课业学习,则要更多对努力的肯定、对学习过程和探究精神的肯定,而不是过多对学习成绩的期盼,更不要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孩子学习。
编后
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讲述。面对这个休学后不愿重返校园的孩子,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招数,欢迎来信留言。
Email:492856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