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学校新规引发网友热议
近日,四川《泸州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引发网友们的高度关注。这“十不准”除了“不准在放学路上逗留、打玩、乘坐无载人资质的车辆”等常规内容外,第六条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这条规定让部分网友大呼“雷人”。
“私密部位”出现在新规中合适吗?有网友认为,对于不到18岁的中小学生来说,“私密部位”虽然表达得比较隐晦,但这种用语出现在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可能不大合适。甚至有网友以“雷人”、“节操掉了一地”等对此事作出评价。
也有网友担心,这种规定出台后,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可能不大好给孩子作出恰当的解释。即使要解释,也难免会有些难为情,毕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还比较传统、保守。
不过,也有网友对此表示支持,并举例说国外一些国家早就有这样的规定。比如,英国就在他们的“儿童十大宣言里”提出:背心和裤衩包裹的部分不能让别人抚摸。
还有网友认为,让孩子们尽早了解、学习这些安全常识,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受到猥亵和性侵的悲剧发生。
声音 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佳佳妈(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从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来说,我觉得这项新规很有必要,一点也不雷人,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对孩子的性安全教育,越早越好。
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对我们家小丫头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就四川泸州中小学校规中提醒的“私密部位”,个人认为表达得还是过于含蓄了,可以更具体明了一些,比如完全可以说明是“背心以内、裤衩包裹的地方”。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其实,平时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就可以教孩子正确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还可以告诉孩子,哪些是孩子自己的秘密小天地,不能让其他人触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赵女士(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电视和网络的影响,对成人的事情总是感到好奇,如果做父母的不正确引导,孩子真的很容易走向极端。
我觉得与其让孩子从其它渠道获得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性教育,倒不如坦然面对孩子这方面的困惑。学校校规里能做出这样的提醒当然是好事。
对于性教育,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很重要。所以,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提出的与性有关的问题,我从来都不会去刻意回避,因为我不想给孩子造成遮遮掩掩的感觉,更不想让孩子觉得问这种问题有罪恶感。
吴先生(初二学生家长):校规言及“私密部位”,对孩子的性保护教育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家长不习惯坦然跟孩子谈论相关话题,甚至谈性色变,陷入尴尬境地。把性安全教育列入校规,会让更多人关注孩子的性健康、性安全。
不过,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也就是孩子3-6岁的时候。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正处于性朦胧期,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这个时候开始进行启蒙,应该会更容易实施,将来避免面对困窘情况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