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话题观察  >> 正文

2200万留守儿童忍亲情饥渴 你的孩子“失陪”吗(4)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孩子成长不能等

本报记者 张 烁

嘉宾:钱志亮

记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孩子也许没有“留守”,但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事业越来越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钱老师,有人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是这样吗?

钱志亮: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呵护,尤其是来自父母亲人的呵护。二战后法国孤儿院的例子就很典型,当时,不论城市乡下,配给都公平等量,但若干年后发现,乡下孤儿死亡率远高于城市。原来在城市,经常有志愿者去抱或背孤儿,而在乡下,孩子本能的“肌肤饥渴”、精神呵护未被满足。

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可现在,很多“80后”父母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保姆带,自己当“甩手爹娘”,殊不知因小失大——我做咨询,经常有年轻父母问:“我俩都是研究生毕业,怎么生这么个东西?”我总是反问:“孩子是研究生带大的吗?”也有家长咨询:“为什么孩子跟我不亲?”我反问:“是你带大的吗?”

记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钱志亮: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主要扮演三个角色: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导。研究发现,与父亲在一起时间越长、做的游戏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脸上有笑容、抬头挺胸、精神振作、内心阳光,他们做事更果断,思想更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人际关系良好。父亲还扮演着纪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监督等角色,引领孩子形成良好品性。

母亲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习惯的养成和情商的培养。由于母亲喂奶,注定了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孩子通过观察模仿,会形成与妈妈极为相同的习惯,而好习惯是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母亲的疼爱,能让孩子的依恋、信任、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社会性越来越好、情商越来越高。

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会有很多社会角色模仿:女孩模仿妈妈、男孩模仿爸爸,无论是性别、家务、家庭教育角色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与自觉定位,否则,角色意识、责任感等都会受到影响。

记者: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钱志亮:有人曾用猕猴做过实验:把小猴从妈妈身边强行带离,在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个有热奶的钢妈妈,一个没奶的绒布妈妈。按照“有奶便是娘”的推断,估计小猴会亲近钢妈,可事实不然,小猴不饿到迫不得已,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甚至残忍地虐待孩子,这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智力生命正常成长不可或缺的成分。

在我国,目前“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这对男孩最常见的影响是“父爱缺乏综合征”: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暴力,没有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爹娘,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会感到紧张、有不安全感,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

记者:面对越来越多“总是很忙”的爸爸妈妈,您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钱志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每周由他人看管超过30个小时的儿童中,有17%的孩子出现了诸如好打架、欺负人等行为问题,而那些每星期由别人照看少于10个小时的孩子中,只有6%发生了类似情况。

现在很多人在家庭价值定位上出了问题,在生命传承与事业发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其实,让孩子有尊严且幸福地生活,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固然可取,平平淡淡陪孩子长大也值得推崇。

我的忠告是: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不能等。作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两留守儿童藏身大巴车底颠簸90公里 因想念父母而寻亲

两留守儿童藏身大巴车底颠簸90公里   11月23日上午,广西那佐苗族乡有两名留守儿童藏身大巴车底,跟着大巴颠簸3小时,来到90余公里外的西林县。经西林县客运站的工作人员询问,两名男孩称他们是因思念父母,想寻找在广西百色打工的父母。之后,西林县派出所联系到两名男孩所在学校,通知该校老师前往西林县,将两名男孩接回。11月24日,两名男孩已安全返回学校上课...

“亲情中华”再访台湾 精彩演出传亲情

图为开场舞蹈《福运欢歌》表演现场。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摄 11月6日晚,“亲情中华”艺术团在花莲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演出。这是此次“亲情中华 欢聚台湾”巡演的第四场。 巡演由中国侨联、山西省侨联、晋城市人民政府,与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和台湾“中华侨联总会...

马尾志愿者帮留守儿童解困

台海网11月5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这几天,马尾亭江镇的留守儿童小黄感到满满的正能量。几天前,共青团马尾区委的志愿者帮他与福建省飞毛腿工业技术学校取得联系,学校同意免收学杂费,让失学已久的小黄重新走进课堂。   今年7月,得知15岁留守儿童小黄陷入无身份证无法读书的困境后,共青团马尾区委的党员志愿者与各部门联系,在3个月内帮小黄办下了身份证,并与福...

福州马尾党员志愿者打造“定制版”服务

党员志愿者帮征迁户搬家。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近来,家住亭江镇的小黄格外高兴。几天前,马尾团区委的青年党员志愿者们帮助他与福建省飞毛腿工业技术学校联系对接,学校同意免收学杂费,让失学已久的小黄重新走进了课堂。 小黄今年15岁,来自四川,目前与奶奶生活在亭江,因自小被父母遗弃,他成了“黑户”,无法在当地上学。今年7月,马尾团区委的青年...

厦门举行第9次骨灰集体撒海活动 有水的地方就有亲情和思念

台海网10月2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昨日13点30分,厦门市民政部门组织的两艘海葬船从第一码头出发,开往鼓浪屿海岸线以外的东海海域。鲜花相伴,在亲人的送别中,179位逝者的骨灰随风撒入大海。   从此以后,有水的地方,便会有我们对亲人们的爱与思念。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