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讨薪无果反遭对方短信威胁
据学生阿乐向记者介绍,当初他们入职是与一个叫王艳明的人联系的,而王艳明当时自称是这家酒吧负责人之一,专门负责运行部、商务部、演艺部等部门。阿乐称,事后曾经多次用短信与王艳明联系要工资,王艳明一开始称12月12日统一发工资,到后来又推到12月15日。
阿乐说,15日后他再次联系王艳明,王艳明却说没有钱,公司也没有给他这部分钱。最后竟然威胁说即使有钱也不会给他们。记者在阿乐提供的他与王艳明交流的短信中看到,王艳明不仅拒绝给学生发工资,还称,“一、我和公司的合同利益没谈好前,你别想拿钱;二、谈好了你的工资如果归我,我也绝对不会给你……下次见到你说不定的故事也可能上演”,并称“(你们)去劳动局、去法院啊,加油”。
记者随后也电话联系了王艳明,王艳明告诉记者,他没有钱,并且已经离职了,要想拿钱找公司要。随后,记者来到“CC露天概念酒吧”找到现在的负责人,他却告诉记者,他是15日之后才接管这个部门的,只负责发15日之后来上班的员工的工资,15日之前的不属于他的范围。“要想拿回工资,你们可以找劳动部门或公安部门呀,他们的工资不归我发。”该负责人态度同样比较强硬。
记者调查: 大学生热衷假期兼职
记者昨日也来到三亚某高校走访,在学校食堂等地宣传栏旁都贴满了寒假招聘的小广告,也吸引了不少学生聚集在此了解招聘兼职的广告信息,还有学生正在记录招聘方联系方式。
来自云南的学生小郑告诉记者,寒假不准备回去过年了,所以准备找份类似于家教、酒店服务员的兼职挣点钱。她告诉记者,冬天是三亚的旅游旺季,一些酒店、旅行社等都会提供很多兼职岗位,一些拿到导游证的同学更是很吃香,带一个团就能挣上好几百。小郑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样的收入无疑是很吸引人的,而像她一样不回家过年找兼职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对于是否会上当受骗,小郑却表现得很乐观,她表示大部分同学做兼职都没有签订正式的合同,但很少听说有做兼职拿不到钱的,“那些企业也不会在乎这一点小钱啦!”但是该校另外一位学生小妍却告诉记者,她在大二的时候就拿到了导游证,后来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份兼职导游的工作,忙碌了一个多星期却拿不到工资,后来一查才知道这是一家黑旅行社,这让她无奈只能自认倒霉,但是也让她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吧,就当交学费了。”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几家招聘中介公司发现,这些兼职工作的工资大部分都是以天来计算,每天的工资在50元至80元之间。但是多数公司均表示不用与应聘学生签订书面合同,只需口头承诺即可。
劳动部门提醒:兼职也应签合同
针对此事,记者也采访了三亚市劳动部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大学生在找兼职时,一定要看清中介是否有正本的“三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收费也必须有明确依据,如物价部门颁发的文件规定,以免上当。
该负责人还表示,现在不少高校学生把兼职当成了假期的重要内容,因此,出现了不少大学生兼职打工受骗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招聘单位不与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往往只是订立“口头协议”,打工者兼职结束后,这些单位的负责人违反承诺,用种种理由少付或拖欠工资。该负责人提醒在校生们在寻找兼职工作时,与招聘方应首先提出签订书面协议的要求,因为双方存在用工事实,可以协商签订雇佣合同,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等内容都应在协议中明确。而对于那些要求在上岗前交保证金、服装费等费用的,要小心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据了解,目前阿乐等学生已经拟好一份申诉书准备向劳动部门申诉,请求帮助他们讨回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