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编制:“父母和亲戚朋友摇头,我想多看看外面天空”
与刘磊相比,曾经一样为编制纠结的金晓宁现在一身轻松。11月初的一天,记者见到了金晓宁,一袭粉红大衣的她,在阴冷的天气里显得充满活力。
31岁的金晓宁曾经是家乡河北省某市一所小学的后勤工作人员,岗位名为“协调学校行政事务、做好后勤保障”,实际上分到她的工作是每月负责给教职工餐卡充值,平时打打表格、记记账。
虽然工作内容单调,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正式编制,用金晓宁妈妈的话说是:“旱涝保收,就是每天收发报纸也是给政府干活。”
一开始,金晓宁很享受这种生活,工作之余上网购物、看小说不亦乐乎。时间久了金晓宁开始觉得无趣。“下了班同事朋友约着打麻将、斗地主,没人讨 论看了什么新书、新电影,以前和同学去逛上海外滩,看‘东方明珠’的场景就更不会有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自己大学四年、研究生学了三年的心理学专业 毫无用武之地。
金晓宁试图和一些留在一线大城市或者出国留学的同学取得联系,发现他们有的已经读完了博士,有的已经在当地心理咨询界“小有名气”了。相比之 下,金晓宁愈发怀念上学时的自己和曾经的理想:读研、出国留学、回国创办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并把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为了一个编制,你就放弃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对你个人和社会都是浪费,以你的资质,如果继续坚持下去,现在应该是我们中间最成功的。”一位同学的话“点醒”了她。
2010年3月,金晓宁毅然报考了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心理学博士并顺利被录取,离开了她纠结了近三年的“体制内工作”,为此,父母“把很难听的 话都骂出来了”,一些亲戚朋友更是连连摇头。但金晓宁已坚定了决心,“我再也不想过数着时间等下班的生活,想趁年轻多看看外面的天空。”
“我刚刚收到国外一家著名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录用通知。”金晓宁兴奋地告诉记者,虽然这和当初设计的出国留学、再创业的路径不一样,但金晓宁知道,理想终将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