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话题观察  >> 正文

8名高三生学籍被篡改“留级” 无法报名高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扬子晚报 林静娴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1月5日讯 据扬子晚报消息 昨天是江苏高考报名首日,就在其他同学都顺利报名的时候,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两位高三学生却遇到了做梦也没想到的问题:刷身份证显示他们的学籍信息时发现,入学年份莫名其妙地从2010年变成了2011年,这意味着他们今年还是高二学生,而按照规定,高二学生不能参加高考,于是这两位学生面临报不上名的尴尬。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仅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6个学生学籍信息也被窜改了!为什么学籍信息会被改?谁有权改?是无意还是恶意?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追踪。

  高三学生竟然“被留级”成高二

  考籍号异常、考籍号异常、考籍号异常……昨天上午,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信息楼四楼的报名教室里,高三(8)班的女生蒋静和其他考生一样打开高考报名网,可她一遍遍输入考籍号和身份证后6位密码后,却始终无法登录系统进行考试报名信息的填写,电脑屏幕上不断出现“考籍号异常”这几个刺眼的红字。十几遍下来,蒋静放弃了尝试。她焦虑地询问老师:“老师,我还能不能参加高考了?”和蒋静面临相同困境的还有高三(9)班的男生陈偲,他们的老家都是泗阳,当年一起从泗阳到南京来读书,他也遭遇了报考信息无法被报名系统接受的现象。这对他俩来说,无疑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高考报名时间只有4天,如果不能正常报名,就不能参加明年的高考。

  “这两个孩子的信息可能被窜改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几天学校在做学生信息搜集的时候,要通过学生身份证进行“报名点”的确认。当时在用这两个孩子身份证刷卡时,电脑上却出现了系统提示:“该考生不在我省高三学籍库中,可能不是我省普通高中在籍生,请你确认此考生是否是我省普通高中在籍生。”当工作人员继续点击确认“是我省户籍考生”后,系统还是没有显示成功。发现异样后,负责学籍管理的陈老师进行了“追查”。她登录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用这两个学生的身份证进行查询后惊异地发现:这两个高三学生的入学年份竟然变成了2011年。“这就意味着这两个学生的身份在学籍管理库里从高三变成了高二,而高二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

  父亲从内蒙古赶来讨要女儿考试权

  两个孩子的父亲也在为解决高考报名问题而四处奔波。蒋思旺是蒋静的爸爸,听到女儿的困境后,马上从工作地内蒙古坐了两夜一天的火车赶了回来。“10月份的时候,我接到泗阳中学老师的电话,问我们高考回不回来报名,如果要回来考试,就得10月底回来。但我们还是打算在南京考,这样方便一点。”蒋思旺告诉记者,女儿在泗阳当地念的初中,中考考了740分,在当地也是高分,被泗阳中学录取,但他当时另有打算。“我听朋友说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很好,就和学校联系,想让孩子到南京来读书。”据蒋思旺介绍,在向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毛遂自荐后,孩子也被顺利录取了,于是他就把女儿送到了南京读书。但他没想到的一个遗留问题是孩子的学籍。

 

  “10月30号的时候,我突然接到南京学校电话,说在高考报名收集学生信息的时候,陈偲的信息有问题。”陈偲的爸爸陈前波告诉记者,当时老师告诉他,在刷孩子身份证的时候,孩子学籍信息显示:他的入学年限竟然从2010年变成了2011年,高考报不上名。陈前波愣住了,连忙和老乡蒋思旺取得了联系,没想到老蒋也正为此犯愁。为了解决孩子高考问题,两位父亲决定去“讨说法”,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10月31日,两人赶到泗阳教育局,说了孩子学籍被改的事情,当时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局长不在家,他们反映的情况局里会研究的,说最后肯定会给高考的;两人不放心,又跑到宿迁市教育局反映。没想到,局长也不在家,工作人员建议家长还得跟地方教育局协调。但高考报名只有4天啊!一直没得到明确答复的蒋陈二人立马驱车赶往南京。昨天上午,他们分别去找了江苏省考试院和江苏省教育厅的信访部门,反映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报名之变”。“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学籍信息被改的还不止这两个

  采访中,记者意外获悉,今年遭遇这种意外的还不止蒋静及陈偲。这次高考报名,南京有八个学生都遇到了“被留级”状况,而这批学生都是来自泗阳。

  “我们学校经过确认,本届也有6名学生入学年份被改,5个改成高二学生,甚至有1个学生被改成了2012年入学,成为高一的了!”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教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巧的是,这6名学生学籍所在学校也都是泗阳中学。

  调查

  学籍为何被改?

  家长猜测是泗阳中学在“杀鸡儆猴”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曾出台政策,不允许公办校跨市招生,但民办学校可以招,不过须征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当年,仍有一批向往南京的外地学生来到南京几所民办校就读,不过部分学生并没有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因此学籍问题一直是隐患。

 

  “在去年‘小高考’的时候,这批学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学生就出现了麻烦,他们被当地中学录取了,但因为没去注册,所以没有学籍。没有学籍无法参加‘小高考’。问题反映上去后,由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对此进行了协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办理转学,从原录取学校转到南京,这样学生学籍落在南京,高考成绩也算南京的;要么办理“借读”,这样虽然学生人在南京学校读书,但学籍在原录取学校,高考成绩算学籍所在校的。像蒋静和陈偲就属于这种情况。“可以说,这批学生应该都已经解决了高考考地的问题。”但没想到,高考报名时又出现了学籍被改的意外。家长猜测,这一定是泗阳中学在杀鸡儆猴!借学籍信息做文章,防止下届优秀生源流走。

  “一般来说,想到南京名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当地成绩不错的好学生,所以在当地学校和教育部门心里,这是一种优秀生源的流失。保护生源,把好学生留在当地,从而提升高考升学率,从地方利益来说,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以违规手法阻挠学生进行高考报名,这太恶劣了!”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表示。

  谁有权改学籍?

  学校申请,区县教育局确认才行

  究竟谁能有权更改学籍呢?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09年江苏普通高中学籍已实现电子化管理。这意味着,新生入学须在省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中注册电子学籍,学生如因户籍转移等需要转学的,也应当通过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办理相关手续。江苏学籍管理系统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身份唯一性认定,学生转至新学校前必须去原学校办理转学手续,否则将不能在新学校获得学籍。

  “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学籍管理员,有账户以后可以进入江苏省高中学籍管理系统,能对学籍在本校的学生进行信息管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负责学籍管理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但要更改学生信息,仅仅老师做不到,除非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否则即便改了信息也无法入库。采访中,一位负责学籍管理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说,高中生学籍的更改主要流程是:学校申请修改、区县教育局进行网上审批后确认、更改信息正式入库。“每次操作都会留有记录,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查出每一次更改究竟是谁操作的、改了些什么。”

  回应

  泗阳中学校长:我们没改学生的信息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泗阳中学校长郑为双。两名学生的学籍信息真如家长猜测的那样是学校改的吗?郑为双校长矢口否认,情绪激动,“信息绝对不是学校改的,泗阳中学没有这个权限。”郑校长表示,按照省里相关政策,考生应当回到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如果这两名学生愿意回来,我们会帮助他们办好报名手续。”信息既然不是泗阳中学改的,那谁有这个权利可以改呢?没等记者把话说完,郑校长挂断了电话,拒绝回应。

  考试院:无论学籍在哪,可自愿选择报名地

  蒋静和陈偲的学籍是落在泗阳中学的。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他们是属于借读的身份。他们有权在南京报名并参加高考吗?记者请教了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处负责人。“江苏政策还是相当人性化的,不管学籍在哪儿,只要报名地招办同意,你就可以在这里报名。如果考生在南京读高中,只要招办同意,他完全可以选择在南京报名参加高考,没必要非要回原籍。”高招处副处长袁桂华告诉记者。

  (记者 王璟 蔡蕴琦 张琳)

相关新闻
台学者:台湾各级教育恢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

台湾学者呼吁:台湾各级教育恢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   新华社台北1月18日电(记者李慧颖 李凯)“中华文化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一些台湾政客眼中,却希望将其能够减少就尽量减少。”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说。   他反问道:“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是一群缺少中华文化陶冶的青年,如何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

宋志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宋志强在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0月12日电(肖和勇)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暨海峡两岸教育合作十年成就展12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宋志强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30年来,闽台教育交流合作取...

人大代表以人为本 热议厦门养老教育话题

台海网1月8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厦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进入第二天的议程。在各代表团的分组现场,分组审议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人大代表们热议民生话题,围绕教育、养老、社区等市民关心的话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提出了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养老 加强居家养老机构监管 市人大代表、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 近年来,厦门加快居家养老体系...

翔安区委、区政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取得突出成绩

台海网1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我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区提出,教育不仅要补短板,更要创品牌,而且有信心实现“弯道超车”。   翔安区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水平的提升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翔安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