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话题观察  >> 正文

教育部称“新型眼保健操”科学与否需专业鉴定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张燕娟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0月31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左翻翻,右翻翻,上翻翻,下翻翻”,近日,一套“新型眼保健操”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示范练习的女孩双眼不停地左右上下转动,看起来像是在“翻白眼”,网友戏称为“翻白眼教程”。据报道,山东在多地推广使用了这套眼保健操。这套“新型健眼操”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会对视力产生怎样的作用?是否会取代目前中小学广泛推行的眼保健操?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内部分省市中小学校推行的2008版眼保健操是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牵头制定和发布。29日上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和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眼科主任、2008版眼保健操专家组成员邱礼新接受了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记者独家专访,对网友关心的话题做出解答。

  网友:“新型眼保健操”是否科学?

  回应:科学与否需经卫生专业程序鉴定

  廖文科表示,各地可以组织研究和编排新的眼保健操,各地推行的眼保健操也不需要经过教育部的批准。“各地推广新的眼保健操,一定要在经过当地卫生权威部门的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推广,如果‘拿不准’是否有效,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验,通过实践的检验,看是否适合大范围推广。”

  “眼保健操科学与否涉及卫生专业问题,应该由卫生专业部门或专家说了算,不是教育部门认可就可以推广的,需要经过卫生专业程序进行鉴定。”廖文科说

  邱礼新告诉记者,目前网上流传的所谓“新型眼保健操”没有经过科学论据和具体论证,因此对现行疗效其效用不能轻易评价。“我认为推出这套眼保健操的初衷应该是好的,但若要推广,需要应该经过科学论证。”

 

  网友:2008版眼保健操是否科学有效?

  回应:质疑可以理解,教育部非常重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眼保健操最初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北京市是全国第一个推行眼保健操的城市,全国第一套眼保健操是1963年由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室主任刘世铭自创的。

  许多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眼保健操一直在做,但近视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那么现在的眼保健操还有效果吗?还应该继续推广吗?”

  廖文科介绍,从最早的眼保健操到现行的2008版眼保健操,其核心内容并未发生过改变,改变的主要是音乐和编排等方面。

  邱礼新认为,眼保健操主要是为缓解眼部疲劳,一个人用眼过多会导致眼部痉挛,也会出现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因为用眼和大脑耗氧量有关系,做眼保健操不仅能缓解眼部疲劳,也能缓解大脑疲劳,改善大脑发痒状况。“《2008新版眼保健操》是经过中医与西医的眼科专家历经近两个月时间讨论编写完成的,是在第一套眼保健操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改编,主要根据中医通常讲的眼睛的穴位并结合现在青少年体质的改变发展状况编写。现在同仁医院也在对2008年眼保健操进行相关对比研究与论证。”

  “对于眼保健操的作用不能夸大,眼保健操是一种保健操,通过它来治疗近视是不可能的,这是许多人认识的一个误区。”廖文科说,“此外,眼保健操的效果也与做的过程中方式、方法是否合适,穴位是否准确,力度大小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

  对于部分网友的质疑,廖文科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也曾经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专家还是对此表示支持的,当然,我们也会与卫生部门及相关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对一些质疑给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

 

  网友: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情况如何?

  回应:发病率较高,必须引起社会重视

  青少年近视一直是许多学生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目前,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有多高?廖文科介绍,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统计,小学的近视率为40%,初中为67%,高中达到79%。“从目前研究情况看,近距离用眼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因素,包括课业负担过重及看电脑、电视、玩游戏机时间过长等,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廖文科还对青少年用眼提出建议,他认为,一方面,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一下,看一下远方,到户外活动一下,不要在车上、船上等场所看书,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下看书,此外,室内采光照明也很重要;另一方面,青少年应增加体育运动,“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助于视力健康的运动。”(

相关新闻
专家提醒:流感来袭莫惊慌 科学预防可应对

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近段时间,我市多家医院门诊几乎爆满,呼吸道感染、感冒患者明显增多。根据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我市疫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感发病数、流感哨点医院报告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学校及幼托机构报...

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阚枫)教育部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次正式推出的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其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比70.2%。 1月1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的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据介绍,201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高...

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奖金

针对近日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事件,教育部高度关注。教育部1月14日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已要求有关高校迅速核查,如果属实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教育部在回复中表示,日前北航在调查核实基础上,已经对涉事教师陈小武做出相应处理。根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有关规定,经研究,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

《奇迹时刻》明星助力科学追梦者圆梦(图)

前几年,各卫视竞相扎堆选秀、音乐、喜剧、户外竞技类等综艺,使其日渐沦为拼明星拼流量的烧钱游戏,也让观众对此类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模式创新”越来越成为电视综艺的活力引擎。放眼2017年,几档口碑节目无一例外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另类”综艺,其中包含文化...

2017十大“科学”流言榜:一滴血就能测癌等上榜

“左右脑年龄测试”不靠谱   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量子隐身衣”已经问世?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因为喷了防腐剂?昨天,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评选出炉,入选的“科学”流言都曾在网络上流传一时,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流言榜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和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于2014年发起。今年的流言榜是在百度搜索数据量的基础上,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