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乔还当过很多大型活动的志愿者,而这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当马拉松志愿者的经历。“我就想感受感受马拉松现场的气氛。”
到大型活动中当志愿者,让刘培乔的眼界开阔了很多,但社会上部分人对志愿者的错误理解和百般刁难,也让他觉得纳闷。他回忆,在当某项大型活动志愿者时,当他按照主办方的要求把一位贵宾带到指定地点时,却遭到贵宾的恶言相向,“这个时候,我只能一直跟他道歉,一直对着他笑,即使我没做错”。刘培乔认为,这是一名合格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此外,把志愿者当“苦力”使的现象也让刘培乔觉得很不是滋味。“有些主办方开始时雇了一些临时工,后来发现有志愿者,就把临时工全都辞掉了,因为他们觉得志愿者是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所以我就曾经被当成‘苦力’,被要求把一箱重物在一个地方来回搬了三回。”
尽管如此,但刘培乔说:“以后,我还是会继续我的志愿者之路。我不想让青春留白。”
观点
锻炼能力,增加社会责任感
就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导报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团委副书记张媚。
张媚表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旨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在这样的公益类活动中,他们不仅能锻炼能力,在增加社会阅历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张媚强调,学生团体组织外出从事志愿活动时,一定要跟学校进行报备,让学校进行审核后再行动。
张媚表示,现在的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活动时,在联系帮扶单位这第一步上就容易遇到困难,因为目前社会上有太多非专业的志愿者组织,学生也属于非专业团体的范畴,而且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团体都是依靠他们的热情组成的,在专业方面很可能有所欠缺,所以很多帮扶单位不一定愿意接受大学生志愿者的帮扶。
此外,社会对志愿者的理解确实还有待提高。张媚认为,这也跟目前很多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很多复杂的志愿者活动有关,所以学生在参加志愿者活动前,一定要先让学校对该志愿者组织进行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