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专注于现象学、解释学、西方政治哲学史、当代国外文化政策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研究。
台海网10月31日讯 据北京晨报报道,10月27日,《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
据悉,SAT考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SAT由批判性阅读、数学、写作三部分试题组成,满分2400分。近年来,伴随留学年轻化的潮流,参加SAT的中国高中生人数呈几何式增长。对于这份报告,有专家分析称:中国高考的阅读题主要指向逻辑性思维,一切判断都要依据文本;美国SAT1的阅读题分为六部分: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这些都明显指向批判性思维。
一份SAT报告引发了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的讨论,然而,这份报告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状况又如何?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肯定是不足的,但是用SAT作证据并不合适,SAT成绩合格率很低,更多是因为留学生的群体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