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这不仅是过去一年海南省在贯彻中央经济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词,也是透析新鲜出炉的2011年海南地税税费收入数据的关键词。
根据海南省地税部门日前出炉的2011年统计数据,对海南地税税收收入的规模、行业、地区、税种等情况加以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在过去一年经济运行的态势。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税收收入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正呈现出走向均衡化发展的新趋势,这无疑体现了海南上一年度经济发展的同一趋势,更反映着近年来海南省在调结构、扩内需以及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
看全局:“一条腿”走不稳
“去年的情况和前几年确实有点不一样了。”省地税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说的“不一样”,最明显的体现在房地产业税收上。过去几年,房地产业税收增量一直占据海南省地税税收总增量的一半以上。去年国家采取多项措施持续加大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反映在税收上,房地产营业税全年同比下降17.5%,直接导致作为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增速低于全省地税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
据预测,今年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对海南省地税税收的影响仍有可能继续,再像过去一样单靠房地产“一条腿”走路已经走不稳了。
从整体数据上看,2011年地税各项税费收入实现了33.3%的增长,其中地税收入增幅25.9%,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该负责人表示,金融、新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西部市县等一匹匹“黑马”的出现,为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新的支撑。
看产业:服务制造等行业占比大幅提高
按不同产业占地税税收的总量和对增收的贡献来看,呈现出“一升一降”的态势。
2011年海南省房地产业税收占地税税收总量的38.9%,对增量的贡献率为24.5%,同比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海南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建筑业税收占地税税收总量的16.3%。从总量来看,这两个行业相加所占比重最大,仍然是海南省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但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税收的快速增长夯实了税源,为更加均衡的税收结构带来了希望。海南省地税2011年征收的以上六个行业税收占全省地税税收总额的35.3%,对增量的贡献率高达49.9%,同比大幅提高32.1个百分点。
“行业发展速度的此消彼长正逐步改变地税行业税收的格局。”省地税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近年来海南省落实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持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购物退免税等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随着上述行业税收的份额大幅提高,海南省经济发展也呈现出逐步趋向均衡化的态势。
金融业税收的增长尤为令人瞩目。去年,全省金融业地税税收同比强劲增长50.6%,占总量的5.8%,对增量的贡献达8.9%,均比上年有明显增加。而与税收增长相映衬的是去年1-11月海南省金融机构期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该负责人认为,金融业税收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来自金融业的改革成果显现,金融机构活力释放,另一方面也是海南省经济发展货币利用量快速增长,经济活力日益增强的集中体现。
看区域:西部奋起直追区域差距缩小
据统计,今年海南省19个市县(开发区)的地税税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普遍增速较快的基础上,各区域之间的税收结构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11年,地税税收收入增速前五位的乐东、澄迈、洋浦、琼中和屯昌均属于中西部市县,而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的6个市县中有4个在东部。西部地区对全省税收增量的贡献从去年的14.2%迅速上升到今年的34.4%,而东部则从去年的79.8%下降到59.9%。
省地税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西部市县税收的快速增长,不仅改变了海南省地税税收过于依赖个别市县和地区税收增长的局面,也说明海南省区域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一些落后的市县经济发展开始加快,为未来海南省各区域间平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省地税局负责人表示,从2011年海南省地税税收增长变化的情况来看,可以认为,虽然房地产业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海南省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可喜态势,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将有力地带动海南省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全省地税部门也将充分发挥组织收入、支持产业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为建设国际旅游岛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