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天宝,天宝,宝藏不少!

物华天宝 打造田园都市、文化名城,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赖雅红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洪坑古村落航拍图天宝镇供图


▲移动智慧菇房 郑文典/摄


▲渔业养殖基地导报记者 王雨辰/航拍


▲漫步墨溪村月湖边,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 导报记者 王雨辰/航拍


▲林语堂纪念馆坐落在万亩香蕉林里 导报记者 林敬言/航拍

  台海网12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王景瑜 刘钦赐 郑文典 文/图)“天宝!天宝!宝藏不少!”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素有“物华天宝”的美誉,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九龙江西溪下游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工业以食品加工、木材家具、纺织为主;农业以水果、食用菌、蔬菜、淡水鱼为主要支柱产业,不断做大“果、蔬、渔、菌”四大农业产业,打造文化小镇、都市田园,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天宝镇是一代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的祖籍地,他曾深情感慨“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这里究竟“藏着”多少“宝藏”?今天,导报记者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果蔬渔菌建设都市田园

蕉果飘香

国家培育精品

  2007年就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天宝香蕉”,最近又入选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它因种植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而得名。

  天宝香蕉是芗城区的传统名果,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风味特佳、营养丰富且久负盛名,不仅远销全国各地,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倍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统计,天宝镇现有水果种植面积3.16万亩,其中香蕉种植1.28万亩,素有“万亩蕉海”的美称。

蔬菜产地

品质佳无公害

  天宝镇蔬菜种植面积1.87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探索“园改耕”模式。

  天宝镇田寮村是有名的蔬菜产地,现有高标准农田1420亩,这里的蔬菜以品质佳、品类多、产量高、无公害而走遍市场。去年天宝镇的墨溪“水稻丰收季”吸引了城市及周边游客1000多人参观拍照,成为田园风光的网红打卡地。

智慧菇房

以菌生金护农

  初冬时节,位于天宝镇田寮村的“天宝菌菇部落”,菇农们穿梭在各个菇房之间,采收、分拣、装车,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数十间集装箱式的移动智慧菇房排列整齐划一,菇房内的菇架上,一簇簇秀珍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菌包,长势喜人。

  以“菌”生金。近年来,天宝镇创新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移动智慧菇房”,通过村企共建、跨村联建打造“天宝菌菇部落”。该镇7个村联合订制68个菇房集体租赁给企业运营,年可增加租金收入40.8万元。今年,“移动智慧菇房”先后入选2024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获评第五届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系全省设区市唯一入选案例。

渔业养殖

联农带农富农

  天宝镇现有渔业养殖面积6000多亩,日产淡水鱼3万公斤,年销售额4亿元。该镇月岭村是“一村一品”专业村,众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省级专业示范社,示范带动周边2000多亩鱼塘、100多户群众共同致富。

  天宝镇山美社区鼓励500多户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流转低洼园地620亩建设标准化渔业养殖基地。饲养的彩虹鲷、清江鱼、淡水鲈、桂鱼喜获丰产增收,带动周边农民近百人增收致富。

底蕴深厚 打造文化地标

墨溪古村

田园风光秀美

  墨溪村历史悠久,始于唐初年间,由开漳圣王陈元光女婿、分营将戴君胄建村落寨,至今已有千余年。村中现居住的基本为戴君胄或其部将的后裔。早期该村重视耕读,素有以溪水洗墨的传统,这也是村名的由来。

  走进墨溪村,沿着整洁的村道,可见一片清澈的湖水映入眼帘。这片湖水是该村的“月湖”,由大湖和小湖组成,水域面积40余亩。初冬季节,日出东南,一只白鹭正在湖边觅食,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位于“月湖”边的“墨水小宗祠”,打造成“墨溪清韵馆”。场馆以“器物·理趣·廉喻”为题,通过文物器物、家风家训、视频图片等展示戴氏族人的优良家风族风,践行勤廉忠孝治家、喻世明理传家的理念。

洪坑名村

中国传统村落

  从漳州市区西行15公里,穿过十里香蕉园,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赫然映入眼帘,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芗城区天宝镇洪坑古村落。洪坑村为明末清初的古村落,是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洪坑村给外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如同迷宫一般。村北面矗立着七房大厝,大屋与大屋、大屋与护厝、护厝与护厝之间门户相连,大小道路纵横相通。据了解,600多年前,明朝初期戴姓先祖戴从宣从附近的天宝镇墨溪村迁至此地开基立派,而后由其后代子孙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才逐步形成了这片庞大的建筑群。

语堂名馆

漳州文化地标

  芗城区天宝镇既是天宝香蕉的核心产区,也是一代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的祖籍地。

  今年8月,坐落于天宝镇的林语堂纪念馆升级改造后,以崭新的面貌和丰富的内涵重新向公众开放。在万亩香蕉海里体验中西文化,是林语堂纪念馆作为漳州文化名片的魅力所在。

  未来,芗城区将启动实施《林语堂文化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聚焦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旅游体验,推动语堂文化与闽南文化的互动发展。

相关新闻
漳州出台政策促进漳台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近日,漳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漳州市加快推进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促进漳台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明确提出,台湾居民入职漳州市养老服务机构,与大陆居民同等享受入职奖补和在职补贴政策。 据悉,《措施》从人才交流、创业、养老服务三个方面支持深化漳台养老产业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在漳台养老人才交流方面,漳州市级财...

县域协作谋发展 安溪德化开启茶瓷产业融合

国潮泉州茶瓷融合展示馆揭牌仪式。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7月19日,国潮泉州·安溪德化茶瓷产业融合活动发布会在安溪召开,正式拉开了以“县域协作谋发展 产业融合赢未来”为主题的国潮泉州·安溪德化茶瓷产业融合活动序幕。 国潮泉州·安溪德化茶瓷产业融合活动自7月启动,将持续至...

福建推逾4万亿元项目稳投资 助闽台产业融合

福建正全力以赴稳投资。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日通报,确定2024年度省重点项目1593个,总投资4.2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度计划投资6807亿元。   从此次公布的1593个福建省重点项目可见,福建将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交通和能源仍是福建稳投资的重要领域。新建漳州至汕头高速铁路(福建段)、新建龙岩至龙川铁路武平至梅州段(福建段)、漳州核电1-4号机组、宁德...

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为闽台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十七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决赛于12月3日在福建福州拉开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基于关键点检测的儿童腺样体肥大自动诊断》等20个项目获得一等奖,两岸产业融合奖、最佳技术创新奖、最佳市场潜力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商业价值奖等5个最...

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天宝入选创建名单

台海网4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刘龙)漳州有着中国“菇都”的美誉,辖下的芗城区天宝镇近年来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水平也不断提高,持续助力当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天宝镇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食用菌是天宝镇的支柱产业,全镇食用菌种植品种有杏鲍菇、秀珍菇、金针菇、黑皮鸡松、黑木耳、白背木耳、猪肚菇等,以杏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