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鲍”发活力 “渔”时俱进产业兴

漳州古雷推进鲍鱼全产业链发展,走出振兴现代渔业新路子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洪婷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漳州古雷开发区浮头湾霞美海域 陈汉祥/摄


蔡彩霞/摄

  台海网11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洪婷婷 通讯员 陈艺灵 李达明 文/图)秋色连波,天朗气清。从空中俯瞰,一览无余的漳州古雷开发区浮头湾霞美海域上,鲍鱼浅海浮筏式网箱吊挂养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小或如钱大如掌,半蚌应月形偏颇,壳含九孔或名螺。”连片的养殖网箱在风浪的助推下微微晃动,养殖户把一笼笼鲍鱼从海上提起,再放进鲜嫩的鲍鱼菜,一整套动作娴熟,自然流畅。

  靠海的古雷,特色在海,优势在海,希望也在海。近年来,古雷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统筹推进鲍鱼全产业链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现代渔业发展新路子。 

“鲍”发活力 深耕优势产业

  勇立涛头擎大旗,耕海牧渔美名扬。

  古雷以南北走向呈条带状向大海延伸,气势雄奇地伸进台湾海峡。东海岸,有惊涛拍岸,如击鼓,似响雷;西海岸,风也平,浪也静,环抱起一个230平方公里的大海湾。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古雷人民充分发挥优势,因地制宜谋发展,唱响耕海牧渔之歌,闯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辉煌。古雷镇先后被确定为“福建省科技示范乡镇”“福建省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区”“福建省渔业改革实验区”“福建省渔业十强镇”“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等。

  深耕优势产业,拥“鲍”海上田园。古雷鲍鱼养殖历史悠久。早在1993年,原古雷镇下垵村陈解放、林柏东等海带扇贝养殖大户就联合厦门大学教授,先行试养10亩台湾九孔鲍鱼。1999年,古雷半岛开始规模养殖鲍鱼,养殖面积约500亩,亩产约1.5万斤。此后,古雷鲍鱼养殖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而在古雷鲍鱼发展的过程中,其不断革新升级的养殖技术,也逐渐“传帮带”至霞美镇北江村、杜浔镇湖里村等周边镇村,推动行业良性发展,让“古雷鲍鱼”成为响亮的产业名片。

  目前,古雷鲍鱼养殖产区主要分布在浮头湾、东山湾海域,养殖面积约10万亩;鲍鱼养殖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古雷镇新港城,霞美镇北江村、后辽村、下蔡村和杜浔镇湖里村、北坂村等;古雷鲍鱼品类丰富,已有九孔鲍、杂交鲍、西施鲍,以及腹面金黄、营养丰富,个头比手掌还大的“黄金鲍”等明星产品。

“鲍”团发展 合力建链强链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加快鲍鱼品种培优和标准化生产,推进鲍鱼全产业链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漳州古雷开发区农林水局副局长林松介绍,古雷开发区依山傍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孕育了优质丰富的海产品,其中鲍鱼最为出名。而今,乘着预制菜的东风,辖区企业通过鲍鱼产品深加工、延长鲍鱼产业链,让海中“软黄金”,“鲍”发新活力。目前古雷开发区已形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鲍鱼产业链。

  古雷开发区定贵水产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集鲍鱼养殖、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走进该公司,导报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快速地处理刚打捞上来的鲍鱼,清洗外壳、处理内脏、水煮风干……一系列操作有序进行。处理好的鲍鱼一部分被加工成鲍鱼干,一部分作为粗加工原料冷冻保存。

  “我们采集新鲜的鲍鱼,并快速运输至处理地点,整个运输过程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以确保鲍鱼的鲜活度。之后再对鲍鱼进行精细的手工去壳与清洗作业,把糖与盐比例调配好,在不依赖化学添加剂的前提下,实现鲍鱼的防腐保鲜,同时保留其原始风味。”聊起鲍鱼干的制作方法,古雷开发区定贵水产有限公司厂长刘定贵侃侃而谈。此外,他们还根据客户需求,制作过程中采用自然晒干或烘干技术对鲍鱼进行深加工,使其呈现出良好的光亮透明质感。经此工艺处理的鲍鱼干制品,能够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保持长达50年的优良品质。“鲍”团谋发展,合力建强链。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鲍鱼全产业链发展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古雷开发区广大养殖户和经销户也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探索“鲍”团发展,古雷开发区鲍鱼养殖协会、霞美镇海上养殖协会接连成立,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近些年鲍鱼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协会通过与鲍鱼收购商协商让利给各养殖户,并积极引导鲍鱼菜、鲍鱼等销售价格,规范了市场秩序。”霞美镇海上养殖协会会长林荣宗告诉导报记者,协会持续在规范海区养殖秩序、促进公平交易、提供应急救助等方面发力,助力海洋经济产业振兴。

“鲍”含商机 文化赋能出圈

  如同任何其他产业一样,鲍鱼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林荣宗介绍,近两年鲍鱼养殖产业也遭遇了危机,其市场流通基本处于低迷状态,交易量下滑。

  面对困境,古雷开发区相关部门单位和鲍鱼产业从业者多措并举,齐心携手探索鲍鱼产业发展之路。一方面,养殖户们加强了对鲍鱼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了鲍鱼的存活率和品质。另一方面,鲍鱼产业从业者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鲍鱼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许多年轻的渔民利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宣传和推广鲍鱼产品,吸引广大消费者关注和购买。此外,一些鲍鱼加工企业也加强了与电商的合作,通过线上销售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影响力。

  多方发力,聚势赋能。古雷开发区农林水局、商务局探索以“鲍鱼+文化”,带领年轻渔民在线上出圈。“刚过去的9月份,我们举办古雷鲍鱼文化节,注重鲍鱼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帮扶本地鲍鱼市场回暖,吸引游客和消费者的关注。”林松说,在今年的鲍鱼文化节活动现场,清蒸鲍鱼、葱油鲍鱼片、烧烤鲍鱼、蒜蓉蒸鲍鱼……各式各样的鲍鱼美食轮番上阵,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鲍鱼的梦幻世界。古雷本土的参展单位,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现场展销新鲜鲍鱼、活冻鲍鱼、鲍鱼干品及鲍鱼罐头,让参与的群众大呼过瘾,实现了“鲍鱼自由”的梦想。

  另外,自今年8月初以来,古雷开发区有关部门单位稳步推进鲍鱼产业品牌建设,并通过推动养殖户搭建网络销售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鲍鱼的线上销售和品牌推广,助力鲍鱼线上出圈。“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培育‘苗头’,延伸‘鲍尾’,着力做好鲍鱼产业强链延链,通过大兴种苗产业、引进区外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等共同开拓鲍鱼市场,扩大产业合作。”林松表示。

  依海而生,向海图强,漳州古雷正在唱响海洋之歌。未来,古雷在鲍鱼产业链条的探索中,将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海洋资源,紧密结合古雷特色产业、文化优势,加速培育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东山活鲍鱼出口额破1亿元

日前,据东山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东山海关辖区活鲍鱼出口成功突破1亿元大关,出口额为1.05亿元,同比增长37.1%,远销13个国家和地区。 东山县是全国最大的鲍鱼育苗基地和重要养殖基地之一,全国60%的鲍鱼苗源自这里。东山鲍鱼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肉质柔软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为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东山海关推出三...

成都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图】

  这是8月22日拍摄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所在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无人机照片)。   近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中国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RRMM)及双臂协作系统(RTACS),多模态模型能使机器人理解推理抽象的语义指令,并调度双臂协作系统执行任务。   成都人形...

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一粒鲍 富一方

南日岛强健鲍鱼相关产业链,培育渔旅融合新业态 一粒鲍 富一方 东南网8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林芳芳 凌楠)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莆田市秀屿区的南日岛,只见海鸥穿梭在碧海蓝天间,掠过成片的塑胶渔排。在南日岛西北方向的娘屿海域,有2800亩海上鲍鱼养殖基地,是我省唯一一处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鲍鱼养殖基地。 南日岛是我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

连江鲍鱼丰收

进入7月,连江鲍鱼迎来丰收季。连日来,在连江县下宫镇松芦湾海域,养殖户忙着采收鲍鱼,销往全国各大市场。 近年来,连江县通过创新鲍鱼养殖技术、产业模式,搭建“买全球、卖全球”交易平台,推动“连江鲍”走向世界。据统计,去年连江鲍鱼产量约占全国1/3,产值47.46亿元。图为5...

莆田南日岛:一粒鲍鱼背后的渔村振兴故事

伴随汽笛长鸣,一艘满载着乘客和车辆的渡轮驶往福建莆田南日岛。浪花拍打着船舷,成片的养殖网箱犹如“海上牧场”,不时有渔民的作业小艇穿行其中,这幅美景吸引不少人举起手机拍照。   在每个养殖网箱中,都有数百到上千粒正“茁壮成长”的鲍鱼。它们被按照不同的“月龄”,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