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211座公厕24小时开放让“方便”更方便

www.taihainet.com 来源: 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保洁员正在清洁“第三方卫生间”内母婴多功能护理台 本报记者 蔡柳楠 摄

  记者调查

  今年,漳州市新增85座全时段开放公厕,实现中心城区211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进一步满足市民在夜间和特殊时间段的如厕需求。从原先的“早开晚关”到如今的“夜间不打烊”,漳州公厕全天候开放后如何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市民如何快速“定位”公厕?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夜间不打烊” 升级“星级管理”

  周末天刚蒙蒙亮,保洁员林茂坤就骑着小电驴赶往古城漳南道巷。巷子旁由两层小楼改建成的环卫公厕是他的“责任田”。

  逐间清洗、消毒、更换污纸篓后,他又手持水管将楼前地面快速冲洗干净,并将通气雕窗擦拭一新。

  “古城客流量大、餐饮店多,深夜营业时常有顾客店员需要如厕,周边不少老旧里弄的居民因家中设施不完善也会来此上厕所。”林茂坤告诉记者,实施公厕24小时开放后,用厕人数翻了好几番,公厕所需保洁频次和服务事项不断增加,弯腰、拧布这样的动作,他每天要做上千次。

  据市环卫中心数据统计,公厕实施24小时开放后,我市中心城区环卫公厕日均用厕量达6000人次,节假日高峰期逾万人次。在对胜利路、漳华路、水仙大街、迎宾路等城市主干道及大型商超、公园等人群集中区走访后记者发现,周边配套公厕夜间常见加班晚归者、夜跑者、餐饮店员、外卖配送员以及等候接单的代驾师傅和网约车司机等不同人群,用厕需求并不比白天少,在凌晨的环卫公厕依旧能看到人来人往。

  “公厕全天候开放给各个群体带来了方便,也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市环卫中心市容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市民用厕体验舒适度,我市实施“网格化布局+专人专厕”保洁管理模式,聚焦公厕“六无四净三通二明”要求,升级“卫生达标”“设施完善”“无蝇无臭”“免费开放”“服务一流”的五项星级评定指标,像林茂坤一样的保洁员队伍分布在中心城区各条大街小巷的211座公厕里,不仅要做到见脏即保、人走蹲位清,还要应对喝醉随地呕吐、坑位异物堵塞等突发情况,确保市民如厕环境整洁干净。

  在提升公厕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同时,我市还强化日常考评监督。每座公厕内均悬挂有涵盖公厕名称及编号、厕管员工名字、投诉监督电话等内容的公示牌,按照“日有巡查、周有抽查、月有考评、及时反馈、限期整改”的监督模式,我市组建网格督察员队伍对24小时开放公厕的管养服务情况进行严格监管。

  吴秀虾就是东铺头片区的一名环卫网格督查员。公厕24小时开放后,她不仅增加每日“巡街探厕”的频次,巡查内容也实现从保洁员在岗在位、公厕环境卫生到24小时水电供应情况、各类设施设备运转“全覆盖”。“巡查时发现的安全隐患我们要第一时间上报至公厕管理群,限时完成整改处理,并按照‘一厕一档’建立完善公厕信息化台账,确保公厕服务时间延长、服务质量不降。”吴秀虾说道。

  公厕“微改造” 智慧又便民

  公厕24小时开放后,如何确保有需要的市民及时就近找到公厕?

  “依托智慧环卫系统,市城管指挥中心将中心城区公共厕所地理坐标等信息录入‘漳州智慧城管’小程序,市民登录后即可获取最近公厕的具体位置、距离、路线等信息。”市环卫中心市容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我市共升级建设了22座公厕的智慧化管理平台,通过智慧化管理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收集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公厕人流量及使用频率,及时提醒公厕内保洁人员调整保洁频次和保洁重点,使保洁更具有针对性。24小时开放公厕后,我市还新增公厕LED亮化装置、更新24小时开放制度牌,让市民“夜间寻厕”更加清晰。

  公厕位置是依据什么标准设定的?“早在2010年福建省第一次提出公厕革命后,漳州就按照‘步行10到15分钟就能找到厕所’的要求,在市区充分挖掘可利用地块,依靠绿地、人行道或公交站台边等建设便民公厕。”市环卫中心设备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厕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像市中心血站周边学校多、人流量大,厕位数量无法满足市民的用厕需求,我市就在原公厕边空地增设1个环保通用厕位,用以解决市民的如厕难题;针对华阳体育馆、漳州九中、永鸿三江城3座公厕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我市就拆除原有旧公厕、原址重建智能化公厕,从而实现开关控制、检测厕内有无人、监测异常情况等,提高公厕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近年来,我市在积极新建环保钢结构公厕、提升改造老旧厕所的同时,还聚焦特殊群体如厕需求,在公厕外修建方便轮椅上下的缓坡道,在公厕内安装不锈钢扶手,增设“第三方卫生间”“环卫工人休息点”“爱心饮水点”等,不断提升公厕建设档次和服务水平。

  走进位于大通北路一中后门的公厕,只见“第三方卫生间”内母婴多功能护理台、儿童安全座椅和如厕器具、安全扶手等一应俱全,并配有自动感应冲水设备和感应式洗手盆、地面自动感应吹风系统、智能超声波微雾除臭设备等,智慧提升如厕舒适度。

  “去年我市投入首辆移动式车载流动厕所,重点停靠在漳州三馆、西湖片区、宝龙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车体内自有一套排气、采光、用水、温度控制等系统,并配有衣帽钩、置物架、扶手、USB专用充电口等基础设施,可同时满足7人如厕的需求,实现哪里需要往哪‘跑’,用流动的‘方便’缓解人流量大的‘不便’。”市环卫中心主任柯冰冰告诉记者,在加强对公厕管护工作的同时,下阶段我市还将从市民呼吁增设的充电宝、自动售卖机等多样化需求入手,加快公厕改革,让“方便”更方便,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呼吁市民朋友爱护公厕公共设施,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以文明回馈文明,让城市更美好。(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何娴 戴志军 李义勇

(来源:漳州新闻网)

相关新闻
漳州出台电动车停放充电指南

台海网11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刘龙)为进一步做好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工作,近日,漳州出台《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参照此执行。   《指南》规定,居民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和相关管理单位(以下统称“管理单位”)要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对有牌照的车辆,登记信息至少包...

漳州无牌电动自行车也能以旧换新

台海网11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导报记者从漳州市商务局获悉,近日,漳州率先在全省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对电动自行车的申报流程作出调整,“无牌车”也能享受以旧换新补贴。 《通知》指出,将未在交管部门登记上牌的个人旧车,纳入以旧换新车辆补贴对象。此前,申领电动车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需上传《非机动...

漳州开发区开展金秋招聘月活动

台海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 通讯员 林君)11月8日下午,2024年漳州开发区金秋招聘月活动在漳州开发区芯云谷广场举行,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带岗。   据统计,当日1.5小时的直播带岗活动,“海峡导报大漳州”直播间共吸引了13.79万人次、抖音直播间共吸引了8073人次在线观看,线上收到72份简历。

前9月漳州水产品出口值达158亿元

台海网11月11日讯 (通讯员 李凤灵 记者 刘龙)今年1—9月,“漳味”水产品出口值达158亿元,占同期全国水产品出口总值的15.6%,继续在全国地级市中保持首位。   漳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月,漳州市民营企业出口140.5亿元,占同期漳州市水产品出口总值近九成,主力军作用凸显。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分别出口15亿元、2.5亿元。   亚洲是漳州市最大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