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种业先行 乡村振兴“加速跑”

漳州市芗城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广优新品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赖雅红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南山村水产养殖户捕捞鲈鱼 郑文典/摄


▲芗城区浦南镇宏道村首届荔枝节,市民在采摘荔枝


▲天宝镇田寮村民在管理“移动智慧菇房” 郑文典/摄


▲“菌香四溢 食尚天宝”首届天宝食用菌美食节现场 郑文典/摄

  台海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刘钦赐 郑文典) 乡村振兴,种业先行。近年来,漳州市芗城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高产、优质、高效,深入实施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以种业振兴的成效提升现代农业质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建设品牌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据悉,2024年以来,芗城区新建示范片6个,持续推广应用优新品种27个,累计新增产值0.54亿元。芗城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举办现场宣传会4场次、85人次,举办培训班3场次、176人次,专家指导345人次,发放宣传材料939份,开展宣传报道33篇,多举措积极推进优新品种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努力为芗城区优新品种推介推广赋能助力。

  优新品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内因。这几年,芗城区加快优新品种推广,特别是淡水鱼产业、食用菌、荔枝等产业,推广良种的同时推广配套良法,进一步提高农民种养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良种+良法”淡水鱼产业崛起

  最近一段时间,一辆辆满载鲈鱼、江团等淡水鱼品的货车不断从漳州市芗城区的泽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驶出。这批鱼品将被运往北京、河南、山西等地,抢抓北方市场。

  近年来,芗城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积极推广水产优新品种,在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芗城区石亭街道南山村推广加州鲈鱼养殖,建立150亩的加州鲈鱼示范片,并推广加州鲈鱼健康养殖技术、鱼病综合防控技术、水产微生态制剂使用技术等一系列养殖技术。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芗城区淡水鱼产业养殖面积共11025亩,年产量12877吨,全区从事淡水鱼产业人员3200余人。其中,南山村及周边共有加州鲈鱼养殖户约70户,养殖加州鲈鱼300余亩,年产值3000余万元,净利润800余万元。加州鲈鱼养殖已成为南山村主要的支柱产业。

  一个沿海城区为何能崛起淡水鱼产业,乃至开拓北方市场?“良种+良法”,就是其成功密码。

  泽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锦辉介绍,2019年,几名台湾商人到芗城区石亭街道董坑社区投资兴产,带来江团、淡水石斑等鱼苗品种,还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新品种带来新效益。受台湾商人启发,他们在当年成立泽鲜合作社,将低效鱼种替换,引入鲈鱼、江团、鳜鱼以及美国斑点叉尾鮰鱼等特色水产品,提升亩产效益,并逐步打开国内市场。陈锦辉说,尝到好鱼种的甜头之后,他在诏安县承包了一块地,用来培育新品种鱼苗。同时在合作社的加持下,新品种鱼苗可以在社员养殖场测试适应性和市场接受度;打开市场之后,再将苗种、技术分享给其他的养殖户,不仅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对当地淡水鱼产业发展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良种”先行,要有“良法”加持。“在以往的销售模式下,村民自担风险,不愿意投入,产业升级就会有滞后的隐忧。合作社的模式创新,则给农户们创造更安心的养殖方式,自上而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芗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志福说,通过“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拓宽淡水鱼产业链。新品种带来新效益,新模式打通新渠道,“良种+良法”让农业产业不断焕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当地还要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农业产业上,带动全区农业结构转型升级。

品种改良 浦南荔枝稳产增收

  诗画浦南,“荔”久弥新。今年7月5日,芗城区浦南镇宏道村第二届荔枝节在漳州古城举办。活动以“古城展卖、宏道采摘”双主场互动模式展开,通过全方位展现浦南宏道“荔”文化,为市民们带来别样的视听味觉碰撞体验。

  据悉,芗城区浦南镇宏道村作为省级“一村一品”荔枝专业村,是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全村荔枝种植面积多达2400余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其中最为特色的当数“琼A4”“蜜丁香”“井岗红糯”“糯米糍”等11种高优品种,是芗城区最大的荔枝集散地。

  如何树立典型示范,推广良种,辐射带动发展?芗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芗城区持续推动采用损失小、见效快的高接换种方式开展旧有荔枝品种改良优新品种工作。自2022年以来在芗城区浦南镇宏道和渡东村建立“仙进奉”“井岗红糯”“观音绿”“岭丰糯”“巨美人”等5个晚熟荔枝优新品种示范片,示范片及辐射带动示范面积近400亩,预计产量480吨、产值1400万元左右,良种促进增收见成效。此外,还采用科技赋能服务,持续开展荔枝有机肥、寄小食蝇性诱剂统一施用与防治,开展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指导,结合物理防治,采用覆盖遮阳网和驱鸟器等,可有效防止虫危害、鸟类偷食、减少日晒,改善外观、增加果实的品质,提高商品率。

  可见,大力推广荔枝的优新品种,至关重要。下一步,芗城区浦南镇将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速优新品种推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荔”品牌、升级“荔”产业、发展“荔”经济,力保荔农稳产增收,推动芗城区浦南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 加快食用菌优新品种推广

  走进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的“天宝菌菇部落”,只见数十间集装箱式的移动智慧菇房排列整齐划一,菇房内菇架上的秀珍菇如雨后春笋,长势喜人。菇农们穿梭在各个菇房之间,采收、分拣、装车,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这是芗城区天宝镇以“菌”生金,创新联农带农富农的一个缩影。

  导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芗城区共示范推广食用菌优新品种5个,其中在天宝镇田寮村绿田园合作社建立的秀珍菇“金秀”示范点,通过创新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加快了优新品种秀珍菇“金秀”的推广,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据介绍,秀珍菇“金秀”示范点绿田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绿田园示范点”),建设自动化菌包生产线、现代化养菌大棚等先进设施设备,采用自动化菌包生产线工业化集中制袋、培养,形成秀珍菇菌包供应中心,与传统的自制菌包出菇模式相比较,生产出来的菌包质量稳定,污染率较低,成品率较高,经济效益好。“良种需有良法配”。芗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绿田园示范点积极组建较强技术水平的食用菌研发团队及管理人员,优化培养料配方、改良工艺,创新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秀珍菇“金秀”配套栽培技术并加以推广,有效地发挥良种带来的生产效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田园示范点采用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加快优新品种做法经验的推广。“创新秀珍菇集中制包分散出菇模式,采取‘科技+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建立示范点,开展秀珍菇菌包制作、栽培等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引导村民发展秀珍菇‘金秀’种植。”芗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菌包供应中心把工厂化生产的生理成熟的秀珍菇菌包卖给农户或家庭农场进行栽培,改变食用菌小作坊式的传统生产模式,带动芗城区及高新区、龙海区、南靖县等县区6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加快了优新品种的推广,并实现优新品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

相关新闻
漳州市建立首个银龄专家智库 涉及20多个门类专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银发经济”以及科技创新的重大部署,充分挖掘银发人才“富矿”,努力发挥离退休高级技术人才优势,助力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漳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建立“漳州市老科技工作者专家库”。 首批入库的专家有60多位,均是近年退休、尚年富力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行业领...

2024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出炉 漳州市7家民营企业上榜

台海网9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洪婷婷)导报记者近日从漳州市发改委获悉,2024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发布,漳州市有7家民营企业上榜,比2023年增加3家。   漳州今年上榜的7家民营企业分别是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8)、福建晟育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25)、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27)、漳州宝鼎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第43)、联盛纸业(龙海)...

漳州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启动

漳州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启动   购买家电家具最高可享4.1万元补贴    9月19日,“全闽乐购·向漳而行”2024年漳州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启动仪式在红星美凯龙广场举行。副市长洪泰伟出席仪式。   本次活动由市商务局、芗城区政府主办,邀请了华为、欧派、顾家、席梦思、慕斯、松下、美的、格力、海信等商场内超300家商户参与,现场设置20多个...

放宽购房还贷提取限制 漳州市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和提取管理实施细则

台海网9月2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近日,漳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重新修订《漳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简称《贷款管理细则》)、《漳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实施细则》(简称《提取管理细则》)。这两份《实施细则》自2024年9月14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修订后的《贷款管理细则》主要有三个方面变化:   一是增加大修自住住房可贷款期限管理。增...

漳州市社保服务体验馆正式揭牌

为进一步提升漳州市社保服务水平,9月13日,在漳州市人社局指导下,由中国银行漳州分行承建的漳州市社保服务体验馆举行开馆仪式。漳州市副市长林少金出席活动。 据介绍,漳州市社保服务体验馆作为社保卡服务的核心枢纽,不仅涵盖了制卡、查询、挂失、解挂等基础服务,更深度融合了养老、工伤、失业、就业咨询及社保政策解读等全方位社会保障功能,并将党群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