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华安模式” “飞地”经济 托举华安工业梦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李大荣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大荣 通讯员 黄建和 许鹏飞) 漳州华安,举全县之力发展经济开发区,已然是一个共识。这份共识的背后,凝聚了华安县近20年的奋进历程。

  近20年来,该县打破工业发展区域局限,实施“飞地工业”政策,举全县之力建设华安经济开发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力前行,多次入选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一步步托起“工业强县”之梦。

  作为华安经济的“主战场”,华安经济开发区发展稳中有进,综合水平全省排名从2020年的62位,跃升至目前的32位,交出一份亮眼的县域经济发展“答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导报记者近日走进这个山区小县,讲述“共识”背后的故事,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

现状 举全县之力打造 “飞地”经济蓄势腾飞

  曾经的华安县,是一个传统农业的山区县,境内层峦叠嶂,山多地少,素有“路无十里直,地无十亩平”之称,不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而且还担负着保护九龙江生态环境重任,是漳州市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9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山地面积占90%以上,制约工业发展瓶颈突出。到2004年,全县仅有几个小水电厂、小铸造厂和小罐头厂等一批小企业。

  2005年,华安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创新发展工业思路,决定到靠近市区、土地相对平坦的丰山镇兴办工业集中区,实施“飞地工业”政策,全县乡镇新引进的工业企业均“飞地”落户于此,拉开了“飞地经济”的序幕,探索一条符合山区特点的工业化路子。

  2007年,华安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正式成立。2010年,该工业集中区由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华安经济开发区正式亮相。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现已开发面积11.06平方公里,现用地存量近2万亩。1315平方公里的华安大地上,这块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举足轻重。一路走来,华安经济开发区荣誉不少——“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省优秀开发区”“全国首个冻干食品产业园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

  华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华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宋秋明介绍,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历经近20年发展的结果。至2023年底,园区共入驻企业292家,总投资47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11家,年产值176.59亿元,税收4.78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华安经济的“主战场”: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14家,总部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等,“飞地”腾飞、百家争鸣。

揭秘 深耕“安园护企”沃土 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华安县结合实际情况,深耕这片创业沃土,尤其是202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就任后,提出“集全县之力打造华安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2+3”主导产业,即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具家居“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和针织机械、铝车轮、冻干食品“三大专业生产园区”。目前,华安县正围绕“2+3”主导产业实施铸链、补链、强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华安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华安县产业“主阵地”、工业“主战场”、增长“主引擎”。

  华安县工信局局长郭炎煌介绍,截至目前,华安县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具家居两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两大主导产业项目144个,已投产项目114个,规模以上69家,2023年完成规模产值92.43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43.9%。经济开发区的规模工业企业从2020年75家增加到2023年111家,企业数占比从62.5%提高到78.17%,规模工业产值占比从2020年的65.12%提高到2023年的83.86%。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华安县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在园区设立了乡镇办事处,从各乡镇抽调了精干力量到开发区、指派科级干部常驻,强化项目支撑和现场指导,随时随地助企纾困解难,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

  同时,开发区秉持“盯着目标干、围着企业转、追着问题办、加快速度赶”“把企业当家业、把企业家当家人”的服务理念,打造“亲商、爱商、护商、重商”的发展环境。“华安如意 服务无限”营商环境品牌,不断升级。率先在全市县管开发区设立便企服务中心,推动涉企服务审批、县直单位和市政公用等32个单位进驻,实行“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同时,全面优化服务企业新模式,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和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中心,建立领导服务日制度,创建“安园护企办”,打造投资营商新乐土。“安园护企”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与公安部沟通联系合作机制百个典型事例。

亮点 特色产业“全链条”打造新型工业园区

  针织机械,在制造业中较为“冷门”。近年来,华安县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工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让这里针织机械实现全链条“华安制造”,成功将针织机械打造成为细分领域特色优势产业链,“冷门”行业变成了“热门”。

  目前,华安经济开发区针织机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针织机械涉及生产企业22家,已投产20家,产品可涵盖针织机械整机及90%以上配件,总体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区域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正逐步迈向智能制造和互联互通的发展转型方向,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持续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华安县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全力开辟低空经济新业态,并于近日在华安经济开发区举办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签约3个项目、总投资3.7亿元。向社会各界秀出“肌肉”,展示其在新赛道上特有的优势、亮点,福建无人机赛事基地、福建航模飞行基地等8个基地落户华安。紧跟时代前沿,抢占先机,华安吹响了低空经济“首飞”的号角。

  以产聚人兴城,更以城留人促产。对标产业社区建设标准,高标准打造高品质新型工业园区,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诸多重点民生项目快速推进。白天车间内纷飞的“电焊花”,夜晚“网红”夜市的“烟火气”,无不是在讲述着“产城人”融合的生动故事。一个“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之区,正由梦想变成现实。

相关新闻
探索山区绿色崛起的“华安路径” 执“绿”为笔 山水生“金”

台海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大荣 通讯员 黄建和 许鹏飞) 华安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端,是世界文化遗产地、继张家界之后第二个以县域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漳州市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3年,荣获生态环境部授予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入选全国...

华安布局低空经济“首飞”成功 签约3个项目总投资3.7亿

台海网9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6日,华安县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暨项目签约、授牌仪式在华安经济开发区内举行,现场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3.7亿元,主要涉及航模飞行基地、无人机测试基地、航空飞行营地建设。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共华安县委、华安县人民政府、福建省民用无人飞机协会主办。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福建无人飞机飞行基地、福建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基...

华安S219线湖林至华丰段路面修复养护工程完工

台海网9月6日讯 (通讯员 徐鲁佳 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近日,华安S219线湖林至华丰段路面修复养护工程提前完工,进一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据悉,该工程实施路段总长18.414公里,修复路面10965.4平方米,路面病害修复采用路面共振碎石化后铣刨,加铺沥青混凝土,总投资169.71万元。

华安公路分中心:联合执法纠违保护路产路权

台海网9月4日讯 (通讯员 李妙蒽 记者 张雄敏)连日来,华安公路分中心与华安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持续联动,纠正制止两起涉路违法行为,一起是在S219线大坑村路段私设平面交叉道口,另一起则是在汰口大桥擅自铺设电缆。   现场,华安公路分中心工作人员以案说法,普及公路相关法律法规,以实际行动保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华安县S219线湖林乡路亭路段水毁修复工程完工

台海网8月29日讯 (通讯员 徐鲁佳 记者 张雄敏)8月27日,华安县S219线湖林乡路亭路段,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喷播植草覆盖严实等工程扫尾,力争该工程提前完工。   据悉,该水毁修复工程总造价128.62万元。该工程的顺利完工,有力提升了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为群众出行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