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长泰全力打造“漳州市现代化滨海城市之翼” 一江两岸 目之所及皆是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郑玮玮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江两岸展新姿(长泰融媒体中心供图)


▲坂里县道岩沙线(长泰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改造后的昌华小区(长泰区城市管理局供图)

  台海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郑玮玮 通讯员 林少虹 王焱锋 方伟鑫 林锦程) 9月下旬的一天,迎着秋日的朝阳,导报记者从漳州芗城区出发,一路朝着长泰区前行。现在已经很难分辨出两个城区的界线在哪里,同样平整宽阔的公路,同样林立在公路两旁的现代化高楼……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泰已经从曾经的山区小县成长为高颜值的“十优”区。面对撤县设区的全新发展机遇,长泰以“漳州市现代化滨海城市之翼”为定位,构建“一江两岸多组团”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道路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让长泰百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长泰城区越来越city。

内联外畅 南伸北拓构建立体交通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四年前杨恩长刚回长泰发展的初印象。杨恩长大学毕业后在厦门从事投资工作,偶然间看到国家发布的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政策,决定返乡创业。他在长泰区坂里乡创办了一家民宿,同时进行农产品销售。“刚回长泰时,的确有落差。村里通向民宿的路是坑洼土路,晴天走路鞋子也会沾满灰。民宿大部分客人都是从厦门过来,刚开始他们不知道路怎么走,我们会聘专车接送。但路不好走,很多专车都不愿来。”杨恩长说,路不好走也使农产品、礼品销售遇到了难题,“很多物流都不愿进村,我们只好提高运费,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机遇来了。长泰“撤县设区”后,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推动区域融合互联互通。如今,长泰区所有通行政村道路均为等级路、所有普通公路主干线及通乡镇道路等级均为二级及以上,并且实现村村通公交。区域内各乡镇、工业区半小时内可以通达,全面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县道丰武线即将开工,建成后,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与漳州动车站的车程可缩短至15分钟内,惠及片区内3万多名常住人口及往来旅客。”长泰区运输服务中心主任林水成说。而老城区武德西路、安泰路等一条条断头路的打通,则拉开了长泰新城建设框架,促进城区道路微循环。

  交通条件的改善,使长泰整体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杨恩长也成为这一变化的受惠者。“道路宽敞又平坦,各方面配套也起来了,越来越都市化,工作生活都非常方便。民宿的客流越来越多,很多客人选择自驾过来,物流也进村了。”杨恩长说。

  如果说城乡道路是一个区域的“毛细血管”,那么对外交通网络体系就是区域的“大动脉”。林水成介绍,经过多年建设,长泰区已形成2条高速(厦蓉高速、甬莞高速)、三条省道(建设中的联十一线二期、省道318、省道507)直通厦门。已完工的联十一线一期,则再次缩短了长泰到漳州市区的距离。

  城内打通微循环,让长泰区域发展更加有力。随着多条过境高速和联十一线的通车,长泰全区所有乡镇将实现10分钟内可上高速,城市正式进入漳州20分钟、厦门30分钟、泉州1小时经济圈。交通的南伸北拓,将大大促进长泰区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流动与发展。

新旧相融 以“减法和加法”建设城区

  除了内外交通框架加速提拉,长泰区也在加快城市革新的步伐。按照“老区做减法,新区做加法”原则,大力推进溪东、鹤亭、金里三大片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发展版图。其中,溪东片区板块,已完成第四实验小学、第五幼儿园及周边配套道路建设;鹤亭片区板块,长泰区社会福利中心即将投入使用,长泰区医院新院区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金里片区板块,已开工建设长泰一中(二期),第五实验小学将于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并将配套建设交通路网和公园。

  城市更新方面,长泰正在创建2024年省级样板,实施19个项目、总投资3.4亿元,加快打造“更加宜居、更加活力、更加韧性、更加高效”的城市。在对历史街区(中山南路一后庵片区)的保护与更新方面,长泰区及时制定后庵片区房屋征迁实施方案,并开展了老旧房屋征收安置工作,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还保留了长泰千年古城的历史记忆,为城市更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据漳州市长泰区住建局副局长蔡丽国介绍,未来,长泰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将从现有的5.2平方公里,扩展至15平方公里。

  推进城市更新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基础工程、发展工程。2021年以来,长泰实施了城区污染源排查整治、老旧小区及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有效巩固了市政雨污分流成效,促进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同时,长泰城市建设积极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先后实施了锦溪工程、建设北路排涝整治工程及城区排涝通道提升工程等项目,有效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提高了城市韧性。2021年9月,长泰提出来的“一江两岸”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先后利用文庙传统文化、建筑风格和自然景观特点,通过采用投光灯、洗墙灯、草坪灯等LED节能灯源对景观、雕塑、文字进行夜景呈现;利用龙津园地理区位和自然景观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设计方式,营造绚丽夜景,塑造新地标;完成区政府、文昌阁、四桥夜景工程建设,提升城区夜间文化活力,让群众夜间休闲更有去处;提升建设路、迎宾路、人民路等道路的节能亮化水平,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鹤亭园二期和龙津园的路灯、庭院灯。在保障节能环保的同时,提升照明亮度,方便居民出行。“这几年,长泰夜景经济不断提升,形成滨水景观点,既满足了长泰人民的需求,也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给长泰带来不少人流。”长泰区城市管理局园林服务中心主任林小文说。

  此外,长泰还在城市边角地、路头转角等零散空间,精心打造城市“微景观”,并在各个公园、打卡点增加各类娱乐互动元素。“2021年以来,长泰区建成投用鹤亭公共租赁房小区口袋公园、中骏四季风华西侧口袋公园、人民东路口袋公园、长泰五中东侧口袋公园等16个城市精致口袋公园。”蔡丽国表示,目前锦溪儿童公园及文泉儿童公园正在建设,长泰一中北部片区公园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这些公园的建设,将全面提高长泰公园绿地覆盖率。“长泰将真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入夜观景、驻足有湖,目之所及皆是景。”蔡丽国说。

提升改造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一座城市的更新,不仅体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上,也弥漫在温馨有序的老旧小区里。“现在停车不拥堵了,原本飘在空中的缆线全部转到了地下,又有垃圾屋,小区越来越整洁了。”在长泰昌华小区生活多年的连女士,真切感受到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

  据了解,2020年—2023年,长泰先后完成昌华小区、龙鑫花园、陶然园小区、泰景园等8个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涉及居民楼50多栋,惠及居民800多户,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实现雨污分流、强弱电空中缆线下地、停车位施划、智能安防和充电桩建设,同时垃圾收集设施、园林绿化、照明系统等也得到了提升,小区真正实现从“住有所居”转变成“住有宜居”。

  长泰的改变,不仅仅是由“县”变“区”,更是一次城市发展的变革。如今,长泰的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长泰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现代化都市的崭新篇章,成为漳州主城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关新闻
当好雨天“守路人” 长泰公路分中心防汛保畅不停歇

台海网9月25日讯(通讯员 林雪妍 记者 张雄敏)近日,长泰公路分中心坚持以防为主,紧盯重点路段,强化应急举措,确保汛期安全、畅通、有序的公路交通环境。   其间,长泰公路分中心组织开展汛前公路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合汛期公路通行流量特点,及时清理路面淤泥和疏通淤塞边沟;提前储备公路应急保障物,保持应急设备性...

开学第一课:福建长泰用“乡土教材”讲好家乡故事

“我今后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带领弟弟妹妹们一起学习!”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古农小学,刚入学的一年级小萌新戴依柔在开学第一课上就被学长学姐们的一番“神操作”惊讶到,发出了如此感叹。   开学第一课讲些什么?长泰区古农小学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9月2日一早,高...

长泰公路分中心:多方联合协商消除“绿障”保出行

台海网8月29日讯(通讯员 陈艺娇 记者 张雄敏)近日,长泰公路分中心收到长泰区古农农场反馈,国道G355黎明与大枋社区路口、良种场等路口绿化带的植物过高,影响交通视线,存在安全隐患。   长泰公路分中心分中心立即同长泰区古农农场、津城服务有限公司前往实地进行察看调研。经协调,津城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妥善处理此事。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千城百县看中国|寻闽味:舌尖明姜

  长泰明姜,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特色产品,采用上等生姜和糖纯手工精制而成,性温,味辛,是独具风味的闽南传统蜜饯,具有祛风散寒、开脾健胃等功效。   制片人:马宝军   策划:杜屹然   统筹:张青   编导:赫佰灵   记者:郭圻   新媒体编辑:汪峰 杜利伟   ...

寻闽味:舌尖明姜

   长泰明姜,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特色产品,采用上等生姜和糖纯手工精制而成,性温,味辛,是独具风味的闽南传统蜜饯,具有祛风散寒、开脾健胃等功效。   制片人:马宝军   策划:杜屹然   统筹:张青   编导:赫佰灵   记者:郭圻   新媒体编辑:汪峰 杜利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