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振贤 通讯员 李婷)
平和第五实验小学 创建足球特色学校
平和县第五实验小学深植“和乐”文化,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足球梦想的启航地。学校于2018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习好德、读好书、踢好球、圆好梦”为宗旨,并作为每一个五小学子的行动指南。
学校精心布置校园足球文化,从一进校门的足球雕像,到足球场地的专业化改造,再到校道上的足球明星介绍和足球知识普及,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与尊重。学校自编足球教材,该教材不仅涵盖了足球基本技术、战术讲解,还融入了足球历史、规则解析及足球精神培养等内容。为更好培养足球兴趣、普及足球知识,学校自编足球操,将足球基本动作融入体操之中,让学生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足球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和投入。
学校在足球特色校创建上做到“五个一”:生生有一个足球,班班有一支球队,全校有一套足球操,每学期有一届全校足球联赛,每一学年参加县市足球联赛。在县级联赛中,连年斩获冠军。在近几年的市赛中,学校足球队凭借出色的表现,一路过关斩将,连创佳绩:代表平和县参加2021年漳州市运会获第四名,2023年获市锦标赛第三名,2024年获市锦标赛第二名。在参加市阳光联赛中,2022年获第五名,2024年获第三名。校友陈涛入选福建省初中组男子足球队,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赛。
平和县第五实验小学将继续秉承“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足球特色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平和一中 打造“厨艺课堂”赋能学生成长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是一所拥有136亩校园面积的历史名校,自1929年10月创办以来,逐步形成了“崇德尚学、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个性化教育、多元化成才”的办学特色以及“办既有刻度又有温度的学校”的工作目标。如今,平和一中再次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通过打造“厨艺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成长体验。“厨艺课堂”有着完善的教学流程。课前,根据校历表公布的时间,各班级分组分工采购食材。课中,学生分组合作,从烧火、洗菜、切菜到炒菜、装盘、就餐,每一步都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课后,学生收拾餐具、洗碗、刷锅,并在带班老师的评价环节中提升了劳动素养。
平和一中在打造“厨艺课堂”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首先是整合学校生物园资源,在生物园开辟水果蔬菜种植区,种植的蔬菜直供厨艺中心;烧过的柴火,作为肥料施肥。生物老师还将选修课开进生物园,让学生参与种植活动,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教育。其次是丰富课程资源,在选课基础上开设《蔬菜的种植》《烹饪基础》等课程,将“所学”转化为“所做”,劳动实践课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并进行考核。三是拓展人力资源,学校邀请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目前,“厨艺课堂”已成功入选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三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
下一阶段,学校还将推出“一班一品”班级特色菜,升华课堂内容。平和一中“厨艺课堂”的成功实践,诠释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也为学校实现“既有刻度又有温度”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胜中心小学 诗词润心 书香育人
平和县南胜中心小学秉承“南金东箭,出凡入胜”校训,切实践行“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理念,深入围绕三个“开”(开发表达、开启心智、开掘潜能)特色办学,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墨香校园、活力校园、魅力校园,在特色办学上走出了一条务实、扎实、稳健发展之路。
在校园内,诗词元素无处不在,校墙上的题词、小操场的宣传栏、教室内的文化墙、校园林荫路上“挂在树上的诗词”等等,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诗词文化熏陶。
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诗词晨诵课程进行考评。七年来,师生持之以恒,诵读诗词,品味经典,不仅丰厚底蕴,而且培养语感,炼心静性。学校还开设古诗词诵读社团,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师生参加各级诵读比赛屡获佳绩。
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的校园诗词大赛,至今已举办六届,已有3名同学先后进入央视诗词大会福建赛区选拔赛,其中一名同学在“云中千人团”参与节目录制。“诗词大会”的经验做法已在全县推广,在“学习强国”、福建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平和网及《福建日报》、《闽南日报》、柚都平和等网站和报纸上都有相关宣传报道,真正起到了辐射、示范、引领的作用,许多兄弟学校也选择性地借鉴采用了此套课程体系。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身边的好学校”,2024年荣获“福建省诗词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称号。“读万千好书,育南小新人;诵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南胜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将继续携缕缕书香低吟浅唱,欢笑前行。
平和二中“阳明之光”点亮校园
福建省平和第二中学,是省二级达标高中、福建省文明校园创建单位、福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学校。学校创办于1919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校园内有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平和文庙。该庙宇始建于1517年,由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亲自规划设计。
学校在文庙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和“县父”王阳明“知行合一”置县精神的氤氲滋养下,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秉持“做良知教育,培养知行合一的人”办学理念,坚持用爱做教育、用心做教育,做良知教育。
厚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学校结合平和文庙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宣传栏、雕塑、圣贤语录、展示区、文化墙、展板等形式,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都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进而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读书学做圣贤,奋斗成就梦想。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开设的“我与文庙有约”“阳明之光”等栏目,讲述孔子和王阳明的故事,启发和培育学生“读书做圣贤”的理想;借助阳明文化品牌,创建以“崇德明礼、向善知行”为目标的“阳明传习堂”,大力弘扬王阳明置县精神,做好王阳明思想在学校的传承与实践;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书法、音乐、美术、成人礼、舞蹈、阳明文学社、文庙宣传团等国学社团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全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