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资源下沉 优质医疗惠民生

漳浦县中医院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基层群众需求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刘龙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严茂林名医工作室在中医院手术、带教


◆在湖西乡后洞村,黄炳煌医生入户为失明老人做伤残鉴定


◆移动医院进马坪镇林埭村,医生们为村民们义诊


▲陈艺军主任医师为村民检查

  台海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龙 通讯员 陈丽婷 蔡似云 文/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以及县委书记陈爱棋在调研“名医入浦、医养结合”工作座谈会的重要部署,漳浦县中医院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群众需求,深度融合“圆山计划”,通过开展“移动医院”“千名医师下基层”、智慧共享中药房等举措,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大群众,打通为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移动医院”下基层 群众就医更便捷

  “今天不仅测了血压、血糖,还做了彩超、心电图、干眼熏蒸治疗,也咨询了困扰我许久的眼睛问题。”大南板新民村一名103岁独自生活的“老寿星”激动地表示,专家到家里看诊真方便,让他们这些老年人不用走远,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移动医院开展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残疾群众不方便到医院办理残疾证的困难,漳浦县中医院医务人员主动上门为村民办理残疾证。湖西赵女士儿媳妇对该院积极主动上门义诊服务并办理残疾鉴定非常感动:“中医院这次给我们帮了大忙,使我们很快办理了残疾证,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

  该院先后开展五场移动医院巡诊活动,共派出近150人次各学科带头人,通过入村、入户免费彩超、心电图检查等医疗诊治活动,并针对经济困难、“五保户”需住院治疗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给予住院、手术费用减免等惠民政策,累计共服务1000余人次群众,减免61人费用,共计90168元。让“行走的医生 移动的医院”破解基层百姓看病就医的“烦心事”,实现医疗资源“沉下去”,优质服务“身边来”。

千名医师下基层 送医下乡惠民生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陈艺军是“千名医师万人次下基层”对口支援工作医师之一,每周四上午在赤湖中心卫生院中医专家诊室坐诊,慕名而来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每次都要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多。赤湖镇80岁的陈阿婆心脏功能不好,供血不足,经常感到头晕无力,胸闷气短,通过陈主任一段时间的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开方调理以及健康养生指导,身体症状明显改善。

  康复科主任张彩云到赤岭乡卫生院坐诊,了解到常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蓝阿姨行动不便,张主任便来到石椅村蓝阿姨家中,帮她查看病情,为她量血压、贴耳穴,教她如何使用艾灸条进行保养,并叮嘱她注意保暖,放松身心,保障睡眠。蓝阿姨说:“张医生到家里来为我看诊,我感觉特别好,非常感谢她。她还叮嘱我要放松心态、注意休息,不要有心理负担。”

  截至目前,该院共派出20余名医生,覆盖乡镇卫生院重点科室,累计下乡次数600次,诊疗量8000人次,送医上门服务300次,并通过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受援单位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受到基层群众和乡镇卫生院同仁的好评。

智慧共享中药房 优质服务送到家

  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漳浦县中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共享中药房”,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构建一站式、全链条的服务平台,通过由专业团队负责审方、调剂、煎煮和配送,使患者在当地即可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近日,陈先生的母亲因身体不适前往当地卫生院寻求医疗帮助,经医生诊断后,为其开具了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借助“智慧共享中药房”服务平台,处方信息被迅速上传至漳浦县中医院并处理,陈先生无需亲自前往取药,即可享受“送药上门”的便捷服务。

  通过“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有效缩短了患者就诊流程,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截至目前,已完成约4万帖的代煎数量,为近500名乡镇患者提供共享中药房服务。

升级中医药特色服务 多元化满足群众需求

  漳浦县中医院是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利用中医优势,打造党建与中医药文化公园、中医药文化长廊、“杏林春满”浮雕等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还组织中药师们上山拍摄《穿越系列中医药科普短视频》,参与市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等活动普及中医药常识。同时,漳浦县中医院还在全市首创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直播的先河,各平台累计播放量70万余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弘扬中医药文化,向广大群众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无陪护”病房 让患者更有“医”靠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难题是社会普遍反映的问题,今年7月份,漳浦县中医院在骨一科、骨二科率先开展“无陪护”试点病房,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护理服务,切实解决了患者家属无法陪护的燃眉之急。“只要我按下按钮,护理员就会立刻出现,无论是喝水、上厕所还是翻身,他们都能迅速响应。他们的专业陪护让我在住院期间感觉非常放心、舒心。”出院时吴女士对无陪护病房赞不绝口。“无陪护”病房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方位的照顾,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

“家门口”看省级名医 群众不出漳浦“好看病”

  为贯彻落实“圆山计划”,全面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加快人才培养,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大群众,漳浦县中医院成立了“黄河清名医工作室”“薛偕华名医工作室”“严茂林名医工作室”等9个名医(专家)工作室,共柔性引进11位省内知名中医药专家。

  “家门口有省级专家做手术,真是太方便了。”9月9日上午,在漳浦县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门诊处,刘女士激动地告诉导报记者,她原本要带家人去福州找严茂林主任做手术,在得知“严茂林名医工作室”入驻到漳浦县中医院后,便来中医院办理住院并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柯女士脑出血后遗症病史已有7年,一直忍受着四肢麻木的折磨,多方求医治疗也未见好转。听说名医工作室薛偕华主任来漳浦县中医院坐诊,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就诊,两次的治疗后,柯女士不仅麻木明显缓解,运动能力也有明显进步。“没想到家门口的省级名医,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大难题。”

  该院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来,通过“名医工作室”师带徒的方式,定期到医院坐诊、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外请手术等,助力漳浦县中医院高质量发展。让患者不出“家门”,即可享有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创新医养结合新模式 助推健康养老有“医靠”

  为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加速构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新格局,漳浦县中医院医养结合诊疗点于2024年2月正式启用,为签约的养老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并提供技术帮扶、护理合作、管理帮扶、会诊转诊、体检合作等相关医疗扶持,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推动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有效共享和无缝对接。

  面对新的发展阶段,该院将以“擦亮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品牌,争创漳浦县三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为目标,从量变到质变,把握中医药精髓,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区域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
长乐区中医院开设夜间门诊

为方便患者看病就医,23日起长乐区中医院内科、康复科开设夜间门诊。 长乐区中医院内科、康复科夜间门诊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夏季(17时30分至21时)、冬季(17时至21时)。夜间门诊的诊疗费与白天门诊一致,相关检查窗口也保持正常开放,出诊医师为高年资主治医师及部分专家,后续将开通完善预约看诊。 “开设夜间门诊相当于医院开启‘白+黑’超长医疗服务模式,能...

漳浦县后坑村获2024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提名

近日,2024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名单公示,其中,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获“金牌旅游村”提名。 日前,在漳浦县后坑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将削好的新鲜绿竹笋清洗干净,随后进行分拣装箱,方便游客前来购买。后坑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惠平说,周末时游客很多,竹笋一天能卖四五百斤,销售额在三四千块左右,他们还提供礼品包装服务...

冬病夏治 厦门市中医院三伏贴15日开贴

台海网7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钟婷婷)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每到炎热的夏季,“冬病夏治”这个词总会被提起,而到医院贴“三伏贴”也成为当下流行的养生方式。“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中医在夏日人体阳气正旺、肌肤腠理开泄之时,选用药物贴敷特定穴位,治疗冬季容易发作疾病的一种方法。   导报记者了解到,厦门市中医院三伏贴即...

漳浦县举行2024年“梁鹿杯”龙舟赛

6月10日,2024年漳浦县“梁鹿杯”龙舟比赛在鹿溪桥闸上游举行。 此次共有来自全县各乡镇场(区、园)组成的24支代表队和来自全县部分学校、企业、村庄组成的12支代表队参加比赛。比赛按照竞赛规程开展赛事,设4条赛道,采取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的方式进行。 飞桨逐浪鹿溪水,龙舟竞渡展雄风。比赛现场氛围火热,每组4支龙舟队依次进行比赛,随着发令枪一声响,龙...

流感患者可约厦门市中医院线上门诊

台海网2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冬春季节,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势头迅猛。今年的呼吸道疾病格外“高调”,很多人都中招了,不少孩子总是在“生病→缓解→反复→加重”间反复横跳。   不少家长就诊回家后,看孩子药吃了一两天觉得没效果,就急忙又带孩子去医院复诊,甚至一天内反复就诊好几次,不仅影响孩子休息,还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但是不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