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出版的《男女排球规则》初版译本
林宪杉所收藏的1931年、1933年、1935年、1944年、1946年、1949年各版本排球规则
民间收藏爱好者林宪杉展示1931年出版的《男女排球规则》初版译本
6月29日,中国排球协会通过官网公示了巴黎奥运会女子排球项目参赛运动员名单,这支昂扬迎战、百折不挠的队伍,将再度为国征战奥运。近日,漳州市政协文史员、漳州一中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民间收藏爱好者林宪杉向记者展示了其收藏的1931年出版的《男女排球规则》初版译本。
该译本历经93年的漫长岁月,如今纸页已经泛黄发脆,只能小心翻开,但书上的字迹完整,清晰可辨。“透过‘脆弱’的纸页,我们仿佛可以看见,排球这项让中国人、漳州人为之骄傲的国民运动的系统赛规,首次亮相中国体坛时的模样。”林宪杉告诉记者。
为什么说它是初版,有何凭证?面对记者的疑问,林宪杉翻开《规则》的末页,只见上面用繁体字写着:“民国二十年四月初版;原订者:远东运动会;编译者:民国二十年全国运动大会;发行者:民国二十年全国运动大会;定价:每册实售大洋二角”
“佐证就在这里。”随后,林宪杉又翻开一本1935年3月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审定的《最新男女排球规则》,只见扉页上用繁体字写着:“我国采用之男女排球规则,系远东运动会所定。民国二十年四月,全国运动会筹备处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将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修正之男女排球规则译成中文。本规则即我国正式公布最新男女排球规则之译文。”证据链在此串起。
而在《男女排球规则》初版译本的第二章第一条中,记者看到其上用繁体字写着:“网之上边,应用五至八生的米突阔之双重帆布包缝。”此处的“生的米突”,着实令人感到晦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生的米突’就是现在的厘米。”林宪杉解释道,生的米突的解释,其实是法语centimètre的音译,是公制长度单位。公制亦称“米制”“米突制”,创始于法国,是1858年《中法通商章程》签订后传入中国的一种国际度量衡制度。
1931年、1933年、1935年、1944年、1946年、1949年,林宪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版本排球规则一一铺陈展开,排球运动在中国的起步、完善、成型历程逐渐清晰。作为40年的资深“排迷”,林宪杉向记者介绍,排球运动自1895年产生于美国,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西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逐步在中国开展起来。20世纪初,旅居美国的华侨将volleyball直译为“华利波”,带回广东台山,中国南方的广州、香港最早开展了排球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排球运动同其他体育一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5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排球联合会,加强了同世界各国排球界的友好交往和技术交流。
作为中国女排的“娘家”,漳州也早早与排球结缘。林宪杉介绍,1918年孙中山在广东准备北伐,派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挥师入漳。陈炯明重视体育活动,在中山公园开辟篮球、排球、网球场,设置单杠、双杠、木马、浪桥、秋千,挖跳高、跳远沙坑,以供军民锻炼。又于1919年通令所辖17个县选派运动员,于当年4月下旬到漳州参加闽南护法区运动会。这次运动大会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学生。“五四”运动期间,漳州八中(现漳州一中)和龙溪二师范的校友将排球运动传播给母校的体育爱好者,立即引起各校学生极大的热情,很快就将排球传播开来,并成为热门的体育项目,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近期,中国女排在结束了2024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和总决赛的征程之后,再度回到漳州基地“闭关修炼”。“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是激励国人自强不息、持续奋斗的精神符号。”目前,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林宪杉对中国女排的赛场英姿充满期待。 (记者 肖颖婧 文/图)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