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产业社区强载体
加快产业社区建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今年初,漳州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大会,龙文区主打“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社区应运而生。
早期,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龙文区蓝田经济开发区拉开了标准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序幕,策划引入科技产业园等5个总投资约80亿元、总用地约750亩的“五大产业园”项目。
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龙文区引入产业社区概念,构建起产业链。为了避免同质化发展,该区为产业园进行分别定位: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恒丽重点发展钟表产业和智能穿戴;科能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裕廊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链;盈科智谷重点发展闽台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
在此基础上,龙文区进一步整合提升产业园入驻项目,以智能终端、智能智造产业为主要招引产业,重点打造以科技产业园为核心,辐射盈科、裕廊等周边产业项目的智能终端产业社区。
今年3月,龙文区举办产业社区企业入驻签约仪式,奥特路、厦门明宝智能、厦门福美科技等首批8家企业正式入驻新落成的智能终端产业社区,成为全市首批产业社区入驻项目,项目总投资达5.8亿元。
“为促进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有机融合,我们采用‘管委会+国企+社会力量’的合作模式,在科技产业园首期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的工业邻里中心和4万平方米的商务服务配套,谋划引入邻里商业中心、产业社区食堂、生活快递驿站、文体活动中心等生活服务配套。”蓝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劼说,将社区理念及应用嫁接到产业空间的规划建设上,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功能,实现产业要素与城市要素协同发展,边建设、边招商、边入驻。
不仅仅是龙文,漳州把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主阵地,于今年4月出台《漳州市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实施产业社区规划提升、建设提速、招商提质、管理提效、能级提档五大专项行动。
在建设提速专项行动中,漳州市鼓励相关园区采用“管委会+公司”的投建运营模式。由国企示范先行,引领带动协会、民企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其中,南靖高新园管委会通过市交通集团与智玻蓝芯(福建)光电科技公司合作,计划投资12亿元,在高新园建设通慧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投资2亿元,预计投产后每年可创产值1.5亿元、税收1000万元。
此外,漳州将“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列入“三比一看”竞赛活动,持续开展考核评比。一季度,全市合计建成产业社区34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的34.6%,超序时进度9.6个百分点。
目前,漳州各地坚持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结合县域“3+X”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社区建设,精心策划培育县域重点产业链,全力推动投资增效、产业升级、发展提速。预计到2027年,漳州市基本形成“16+N”百亿元级以上产业社区发展格局,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园率不低于60%,亩均税收在2023年基础上增长50%,园区累计新增入库制造业项目20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