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特刊】善用“有解思维” 奋战“开门红”!

漳州市龙文区抢抓发展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郭小慧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龙文区智能终端产业社区首批企业入驻仪式


▲龙文区科技产业园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小慧 通讯员 林聪华 张小惠)3月6日上午,漳州市龙文区智能终端产业社区企业入驻仪式在蓝田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举行,这是漳州市首批产业社区入驻项目。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智能终端产业社区的建设和投用,是龙文区贯彻落实漳州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社区建设推进大会的具体体现,也是龙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又一项发展成果,更是创新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的一次重要实践。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一段时间以来,龙文区抢抓发展机遇,铆足发展干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加速跑好开年“第一棒”,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助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分秒必争的姿态“拼”出开门红,奋斗“满堂彩”。

项目建设“春潮涌”

  重大项目是促增长的“压舱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开年以来,龙文区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掀起层层热浪。

  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区委书记朱真、区长林晓强多次带队深入辖区调研督导重点项目建设,强调要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增强争优、争先、争效意识,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一开工就开跑。日前,蓝田经济开发区一批项目集中竣工投产,其中产业项目11个、总部经济项目1个,总投资21.3亿元。项目涵盖了健康食品、智能装备、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这批项目投产后,将有力推动龙文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速提质,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小白心里软智能烘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是龙文区省级重点项目,“初九工人就全部到岗了,目前二期桩基施工已接近完工。”项目建设负责人杨舒俊说道。

  同样是省级重点项目,漳州裕廊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港项目于去年8月份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纳税金额3000多万元。“为了不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我们从元旦开始,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目的就是把工期‘抢’回来。”漳州市裕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冯松说。

  民生项目的现场,也是一派热火朝天。漳州三中龙文校区项目范围内所有楼栋的外架已全部落完,简约素雅的校园外观基本呈现,预计于5月份基本完工。漳州市中医院总部院区项目也如期举行了奠基仪式。

  无论产业项目还是民生项目,一个个重大项目是龙文奋战“开门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也构成了干劲十足的“热力图”。

  据悉,2024年,龙文区计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88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1.7亿元;申报省级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2亿元;拟上报在建市级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68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6亿元。

招商引资放大“招”

  如何在“比招商引资”上增效?龙文区招商领导小组工作会释放出“大抓招商”强烈信号。龙文干部把会上这些“关键词”收入囊中,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为龙文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关键词:思维和认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有的放矢开展精准招商。

  关键词:导向和机制——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库”,精准高效整合要素资源和力量,助力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关键词:韧性和突破——狠抓当前,强力攻坚,增强“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以“有解思维”破题解题,力求尽快突破见实效。

  关键词:情商和格局——树立“多赢”“共赢”理念,善于借势借力,拓宽招商渠道,做大招商“朋友圈”。

  去年,龙文放大“招”!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区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挂帅招商,根据产业链地图按图索骥,赴北上广等重点区域对接推动项目。2023年全区共开展外出招商活动77次,其中区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1次。

  聚焦“3+3”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优势,围绕木业总部、高端食品产业、建筑业等产业方向开展专题招商推介会。2023年全区召开招商推介会17场,新签约产业项目119个,合计总投资126.11亿元。

  起跑的速度,关乎全程。龙年伊始,龙文区抢跑开局,区委书记朱真、区长林晓强多次带队外出招商考察,精准对接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于是“新朋友”落子,“老朋友”加码,朋友圈持续扩大,为龙年龙文经济发展“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生产“劲头足”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主体,一家家企业马力热力十足,拉到全景,正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涌动。

  龙文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着“有解思维”,用“穿透式工作法”,突破“思维定势”,到辖区重点建设项目工地,挂钩企业车间一线、各镇、街道(开发区),督进度、解难题、鼓干劲,鼓励全区各地工地、企业以“拼抢”的姿态,奋力跑好增效年“第一棒”,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龙文区企业也以“开年就开跑、起步就冲刺”的精气神,铆足干劲冲刺“开门红”。节后复工第二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196家,复工率100%,企业上报返岗人数1.4万多人。

  “截至正月初七,我们的员工已全部到岗,企业产能恢复到100%。”漳州市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江俊表示,为满足节日市场消费需求,春节期间还有部分员工留厂生产。

  与此同时,为稳定就业形势、服务广大企业和各类求职者,龙文区人社局将陆续开展2024年“春风送岗 就在龙文”招聘系列活动,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今年的订单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5%左右,我们目前所生产的是节前一些未完成的订单,包括节后我们即将开始夏季产品的生产。”青蛙王子(福建)婴童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洗护工厂厂长李秀敏说。

  和青蛙王子(福建)婴童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一样,在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龙文区大部分企业员工都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动力热力不只在生产线上。新春时节,文旅商贸、假日经济也纷至沓来。在2024年旅游消费的开端,龙文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创新消费新场景,繁荣城市夜经济,持续带动旅游经济稳中向好发展。仅1月份,云洞岩景区和龙文塔植物园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促成住宿、娱乐、餐饮等消费达1200多万元。闽南水乡“龙过新年”主题活动,吸引了22万人次,开启文旅市场开门红!

  宜趁东风扬帆起,不负发展不负春!2024年,龙文区将持续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和“七比一看”竞赛,举全区之力建设产业集聚理想地、企业投资向往地、人才发展优选地,擦亮龙文品牌,不断肥沃发展土壤,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相关新闻
【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特刊】厦门市广告协会筑梦40年 广告点亮你我他

◆第30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开幕式 ▲党建活动走进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 ▲厦门广告业40周年特殊贡献奖颁奖 ▲厦门市执法局广告处领导莅临协会调研 ▲高颜值户外公益广告助力城市品牌建设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一直是中国改革开...

【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特刊】微创换瓣膜助患者重启“心门 ”

◆厦心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引领瓣膜微创介入技术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云芳/文 陆军航/图)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病房里,78岁的傅大爷(化名)笑容满面地吃着鸡蛋,面对医生也能顺利地表达出感谢之情。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傅大爷还因多年的...

【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特刊】呵护美梦 让您“春眠不觉晓”

◆韦璇主任在睡眠义诊活动中亲切问诊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陈鹭)每年的3月20日,是世界睡眠日。人一生中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能够睡一个安稳的好觉,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但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睡个好觉,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奢望。厦门...

【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特刊】创伤救治“绣花”功夫显仁心

◆谢文生主任︵左︶带领同事进行显微手术 ▲谢文生主任(中)与同事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医生,快!我孩子手指头快掉下来了!”创伤外科的诊室外,一大早,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孩子狂奔而至,身后母亲凄厉的哭喊声响彻整个走廊。原来,...

【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特刊】保护耳朵 让患者“听”见幸福

◆义诊现场   台海网3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王一军)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现如今,噪声、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等不利因素,对耳朵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全国爱耳日”期间,为普及耳科及听力保健相关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