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芗城区打造联农带农新模式,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赖雅红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经过“移动智慧菇房”7天培育出来的秀珍菇


▲菇房管理者何国文正在“移动智慧菇房”采收秀珍菇


▲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用地放置多个秀珍菇“移动智慧菇房”

  台海网10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实习生 刘心 方岚 文/图 通讯员 刘钦赐 黄绿青)  一听到集装箱,大家熟知的应该是用它装货或者住人。在漳州市芗城区,它还变身“移动智慧菇房”。

  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的房前屋后、高速桥下的闲置用地,摆放着一些白色的可移动“集装箱”,内设高端的智能化系统,专门用来养菇,取名叫“移动智慧菇房”。

  今年5月以来,这些“移动智慧菇房”立足现代农业新特点,锚准了“智慧+移动”,采取“企业+农户”合作、“企业+困难户”帮扶模式,利用农村的闲散劳力、农业的闲杂土地、农民的闲余时间,突出联农带农富农,陆续在田寮村的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落地扎根,带动农户稳定增收,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

“移动智慧菇房”联农带农新模式

  10月18日,导报记者开车准备到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经过甬莞高速田寮段时,远远就看见高速桥下蓝白相间的彩绘墙,上面一行“移动智慧菇房 联农带农富农”红色字,特别显眼。一间间白色的集装箱,整齐地排放在高速桥下的两侧。这些“集装箱”就是“移动智慧菇房”。

  据介绍,秀珍菇“移动智慧菇房”每间占地24平方米,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控制秀珍菇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参数,每个周期7天共需20工时,可出菇1300袋。一间菇房每年可为农户实现增收7.8万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移动智慧菇房不错,不仅可以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还可提供就业机会。采用集装箱智能养菇,出菇时间较快,这就需要人手采摘,可带动村里闲置人员或者老人就业。”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党支部书记戴万金说,有些老人或者闲置人员不方便外出打工,移动智慧菇房可以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今天这箱秀珍菇成熟了,快过来采收。”菇房管理者何国文操控完箱外的智能表,一边打开箱门,一边电话安排采摘人员。按键、开箱,只见箱内三排绿色菇架上,一簇簇秀珍菇如花似玉,菌盖边缘内卷,这是到了出菇的最佳时机。赶过来的工人拿着剪刀和箩筐,或站或蹲,不一会儿箩筐就装得满满当当。“这些菇将被送到福建云佳安生物科技公司,由企业统一收购。”

  何国文夫妻长期在工厂帮人做菇。今年5月,夫妻俩承包管理10间移动智慧菇房,自己当起了“厂长”,每年可有10多万元收入。“这些移动智慧菇房是向企业‘租’的,每年缴纳押金便可以使用。”何国文说,他向企业买进优质菌包后,企业会提供技术指导。菇成熟后,再以“一口价”回收给企业,这样风险大大降低。

  如今,田寮村高速桥下和村里房前屋后闲置地又多了数十个“移动智慧菇房”,经验丰富的何国文又被聘请当管理者,每天穿梭在这些菇房之间,累并快乐着。

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写入“庭院经济”,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乘政策东风,芗城区天宝镇在田寮村等村居探索发展庭院食用菌生产模式,特别是目前田寮村的秀珍菇小户型“移动智慧菇房”模式,企业以订单的形式发送菌包给农户种植,提供出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以稳定价格统一回购产品,统一回收废包,农户负责出菇及采收,推动庭院经济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居家致富,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

  芗城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柯月华介绍说,今年,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集体平整盘活村内房前屋后闲置用地,购置安装“移动智慧菇房”,与企业“共建共享”,并租赁给农户。企业制作的菌包卖给农户后,为农户免费提供栽培技术指导,农户只要负责出菇管理、采收及承担相应电费即可开展秀珍菇栽培。出菇后,企业以稳定的价格回购产品,农户不用承担市场风险。

  “把生产厂房转移到农户面前,我们‘兜底’价格,让农户吃下‘定心丸’,稳步走好联农带农富农之路。”福建云佳安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洪海碧说。

  据了解,目前,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相继在甬莞高速桥下及周边,村里多处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建设56间“移动智慧菇房”。试产成效明显,辐射带动周边过塘村、大寨村、塔尾村等6个村又新建30间“移动智慧菇房”。这些“移动智慧菇房”的联农带农新模式,不仅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达到农企共赢,企业有效益、农户有收益,还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有力促进芗城区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新闻
漳州现有百岁老人423名 最长寿者121岁

台海网10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导报记者从漳州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3年6月底,漳州市共有百岁老人423名,其中110周岁以上老人4名。最长寿者为龙海区的林蛇母老人,今年121岁,膝下子孙有100多人。   据统计,从性别来看,漳州市女性百岁老人 338人,占比79.9%;男性8...

漳州:抱狗狗开车男子被“召”进交警队

台海网10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文 读者供图)10月21日中午,市民张先生向导报记者反映,当日11时49分,漳州高新区龙江南路上,一汽车驾驶员抱着狗狗驾车,狗狗的头还从驾驶室内探出,存在安全隐患。   张先生提供的视频显示,在一路段的快车道上,一辆正在行驶的车辆驾...

漳州:携带2部对讲机给违法车辆通风报信

台海网10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 通讯员 林婷婷 李铜城 郑秀敏)驾驶小车蹲守在交通执法大队门口,手持对讲机,随时报告执法人员的动向……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这是“职业看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幕。10月18日晚,漳州台商区交警大队迅速组织布控,当场抓获一名“职业看路人”。   当日21时许,台商区交警大队在辖区角海路曾尾路段设卡夜查酒驾,一部车牌...

漳州招银港区:两岸航线货船同比增长约4成

在漳州边检站执勤民警的监护下,装载着7400吨高岭土的“合惠19”轮缓缓驶离漳州招银港区。 近日,装载着7400吨高岭土的中国籍“合惠19”轮,从漳州招银港区驶往台湾台北。这是漳州边检站今年服务保障的第227艘次两岸航线船舶。   今年以来,漳州招银港区来往台湾航线货船同比增长约40%,进出口货物约56万吨,同比增长约30%。为服务保障两岸航线货船快进快出,漳州边...

漳州:穿透式工作法,解难题加速度

连日来,云霄县列屿镇干部下沉到漳州核电配套项目,现场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由当地16个村集资建设的核电配套产业园区即将收尾,可解决核电参建单位近2000名工人的生产生活办公需求。据悉,漳州核电项目规划建设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其中6台机组已列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总投资超1100亿元。 这是漳州市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