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一次有缺憾的芗剧直播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芗剧《楚宫风云》剧照 (资料图片)

漳州芗剧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与台湾歌仔戏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在传统戏剧低迷、市场发展不足、受众群体有限的困境中,越来越多的芗剧传承者在短视频平台展现自己,官方剧团——漳州芗剧团也尝试着开通直播渠道,让青年演员得到锻炼,让芗剧被更多人看到。

演员在排练中。 (资料图片)

试水直播演出

“满门受冤空怀恨,被禁天牢辩无因……”7月5日晚上7点半,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洲村戏台上的幕布被缓缓拉开,漳州芗剧团的传统剧目《五子挂帅》热闹开演,与以往不同的是,来看这次演出的不仅有现场的戏迷,还有线上直播间里的观众。

《五子挂帅》是芗剧团的老剧目,经历不下百场的演出,演员们对表演已是滚瓜烂熟。可因为要直播,剧团团长陈朝晖有点躁动不安,一会儿在幕后叮嘱,一会儿跑到台下直播机前盯着屏幕看。

和许多专注线下演出的剧团一样,直到今年上半年,芗剧团的重心还是在线下。演员们练习、排练、出演,日复一日。陈朝晖的内心十分困惑,不知道传统戏剧该如何打入年轻群体中。

看到网上花里胡哨的直播形式,陈朝晖有些心动,决定试水直播。毕竟,线下演出只能局限于闽南乡村,而线上演出则面向全国,能吸引更多戏迷。

剧团准备了电脑、手机、声卡、话筒、单反相机。后勤人员忙着幕布安装、音响设置、灯光调试。陈朝晖与大家一起搭手准备着道具。“机器架在前面,不免有点紧张,但它也拉近了我们和观众的距离。”演员张丽红坦言,直播可以有效锻炼演员们的胆量和台风。

剧目刚刚上线。陈朝晖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没想到还有小插曲,直播的视频居然反了。他赶紧调整设备。最终,大伙儿顺畅地完成了三个小时的演出直播。

“直播这一步,我们走慢了,应该早些走。这次试水,画面、声音、清晰度、段落衔接的效果都比较一般。我不太满意,我们会找出原因,为下一步直播奠定基础。”令陈朝晖没想到的是,首次直播就吸引了200多名线上观众,还有人隔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看演出。评论区快速闪过观众的夸奖、赞赏、喝彩,还有人点了下一个剧目,或者对刚才的表演提出建议。

戏迷在后台和偶像合影留念。 张旭 摄

收获年轻戏迷

开展芗剧直播,并非没有先兆。

最开始,陈朝晖发现剧团里的青年演员会将台前幕后的花絮及自己的日常发到短视频平台上,引来不少年轻人关注。

简韦立是一名28岁的芗剧戏曲演员。如果按剧团已经成立近70年来算,她可以算作孙辈的演员。

“刚开始,看同事玩抖音,发一些台前幕后的花絮或者演员的日常生活、排练片段等,我就跟着玩一下。”简韦立说,自己总是迫不及待地跟观众介绍芗剧中的经典片段、指法、唱腔。她也常常翻看观众留言,展开互动,这是以往在线下演出感受不到的。

在简韦立的众多粉丝中,来自厦门的“00后”涂瑞怡最“粉”她。她与简韦立的结缘就是来自芗剧演出视频。

“我跟奶奶一起看芗剧,觉得这个演员的扮相和气质很有书生气,特别吸引我。”涂瑞怡说,通过与简韦立的微信互动,两人的关系逐渐热络。

涂瑞怡经常跑到漳州追戏或学艺。出于对芗剧的热爱,热心的涂瑞怡还帮剧团管理两个戏迷微信群。3年时间里,群员总人数从200人升至800多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芗剧聚到一起,看戏评戏。戏迷们常常会把现场拍摄的各种视频,群里。

除了剧团的官方账号,不少青年演员陆续开通个人直播。每次唱完一个选段,大家就会即时交流心得,聊不同剧目的经典选段,聊表演、感受、生活,相处得特别快乐。

芗剧《保婴记》剧照 (资料图片)

直播如放大镜

直播犹如放大镜将演员的一举一动呈现在观众面前。线下演出的时候,演员和观众至少隔着几米。而直播,会直观地将演员的细微表情记录并展示出来。

“有一位网友建议我贴假睫毛,在台上更有神。一位网友建议我要代入角色情感,我也听进去了,苦练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简韦立说,观众积极的反馈是推动演员进步的动力。

引入直播形式后,改变了芗剧演出台上忙的人比台下看的人还多的尴尬局面,拉近了戏曲和观众的距离。一位网友看了直播之后,热情邀请剧团去线下演出,甚至还有人留言表示:芗剧的发展就靠你们了。

现在,抖音等许多平台以竖屏直播为主。陈朝晖开始做新一轮的准备。无论是角度、光线、近景远景的选择,剧团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适应。

“除了剧目直播,接下来,我们还要琢磨如何用互动性、亲和力增加戏曲表演本身的魅力。我们可以去山里唱、去海边唱、去花海中唱,将芗剧融入漳州有名的自然景观中,挖掘和展现芗剧的文化内涵。”陈朝晖说,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芗剧、记住芗剧,这就足够了。

休息间隙,演员和戏迷话家常。 饶超毅 摄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新闻
台湾小生“登陆”唱芗剧

图为9月22日,在漳州漳浦县深土镇车敖村,陈禹瑄(右三)和芗剧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一声戏腔,唱出两岸曲同调;百年传承,演绎一家语同音。   祖籍厦门同安的陈禹瑄,1980年12月16日出生于台北,1994年考进台湾戏曲学院歌仔戏科第一届,毕业后在台湾主要...

直播总观看人次近3.2亿!“快手村BA”宁夏站以篮球续写“山海情”

9月10日晚间,由中国篮球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指导,宁夏篮球联合会、海原县人民政府、快手联合主办,以“攒劲搞!沙漠朋克很上‘投’”为主题的“快手村BA”宁夏站顺利收官。近一周的赛程内,8支来自宁夏各地的代表队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海原县拿下冠军,红寺堡区、青铜峡市区分获亚军、季军。   除了在现场一览精彩瞬间,快手也对赛事进行了全程直播,为众多...

闽台悠悠歌仔戏:曲同调 语同音

“早年台湾歌仔戏萌芽时期所演唱的曲调,都是由福建流传过来的锦歌发展而成的。”台湾宜兰人陈建铭在他撰写的《锦歌过海成歌仔》一文中这样描述。   据载,锦歌是流传于漳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艺术。300多年前,大量漳州人随军入台,带去了家乡的锦歌、车鼓弄等,为解思乡之情,逐...

“90后”郑小瑛开“会客室”玩直播

◆8月,歌剧︽弄臣︾中文版在福州演出 ▲94岁高龄的郑小瑛指挥整部歌剧   台海网9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严昕/文) 郑小瑛是我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她总说:“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94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组织排练、指挥演出、开办讲座,还不断创新...

漳台大广弦:一曲弦声 跨越海峡觅知音

吴顺南手工制作的大广弦 大广弦配乐下的芗剧《山伯英台》山伯临终片段(资料图片) 漳台大广弦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顺南在制作琴筒。 芗剧(歌仔戏)是全国360多个地方戏剧中唯一横跨海峡的剧种,有别于其他剧种,“哭调”是芗剧(歌仔戏)最具特色的唱腔,而配乐总是离不开大广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