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活动
◆养老志愿服务队员与社区老人一起包粽子
台海网9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周乐静 刘钦赐 文/图) 今年来,漳州芗城区新桥街道新竹社区党委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全市、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亲邻、睦邻、便邻、惠邻”治理思路,突出多元融合、共治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精准对接老旧小区、回迁安置住房弱势群体多的实际问题,形成了“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的好厝边文化。
倡导多元力量融合充实亲邻服务“强力军”
芗城区新桥街道新竹社区通过三个方面充实亲邻服务“强力军”。一是拓展外联强力量。与芗城区民政局、老年大学等10余个单位共同成立“养老服务志愿联盟”,整合优势资源,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动、活动联办、服务联手,实现“群众点单、联盟接单”,形成养老服务的乘数效应。二是丰富内涵壮筋骨。将“惠邻”理念融入党群联系之中,充分发挥“双报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专业特长,定期组织党群志愿者走访慰问群众,开展清扫卫生、健康义诊等活动,着力提升社区老年人生活品质。三是细化分工添活力。成立“竹邻服务队”,开展“竹邻”服务,广泛征集居民诉求,开出服务清单,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建立“养老服务志愿小队”“党群服务小队”“爱心帮帮团”等,培育近邻党建、志愿服务的“茂密竹林”。
畅通共治共享机制打造便邻服务“共同体”
在畅通共治共享机制方面,芗城区新桥街道新竹社区从三个方面打造便邻服务“共同体”。一是整合便民资源。依托新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场所,拓展居家养老、便邻图书角、便邻健身房、慈善义捐等服务功能,搭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议事的平台。二是精确党建网格。实行“双重网格”管理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将楼栋党小组、在职党员、社区党员融入“网”中,与事务网格结成“AB岗”,为居民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三是打造共享平台。建立慈善超市,所得收益均回流至公益领域,实现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设立社区微心愿墙,爱心志愿者资源认领心愿,已为群众解决问题10余个;设立“红色驿站”,配备各类便民设施,为快递员、外卖骑手、周边居民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息点。
实施温馨家园服务营造睦邻宜居“朋友圈”
实施温馨家园服务,芗城区新桥街道新竹社区着力从三个举措营造睦邻宜居“朋友圈”。首先是建立睦邻文化。以实践所作为睦邻活动点,设立睦邻议事工作室,构建“楼栋-网格-小区-社区”四级自治阶梯,实现“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营造睦邻友好的邻里氛围。其次是关注弱势群体。把握辖区老年群体大的特点,开拓“医养融合”和“互联网+”的“智慧养老”新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综合性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帮扶活动,切实为弱势群体办实事、办好事。最后是服务保障群众。统筹资源力量,聚焦“一老一少”,如帮助孤寡老人范奶奶解决征迁过渡房问题,并在其车祸后帮助料理医疗事务;几任社区书记带领“两委”接力照料失去双亲的小韩,引领小韩反哺社区、回馈社会,让服务“老少”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