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又是一年丰收季 杨桃枇杷闹云霄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青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丽日融融,春风拂面,催熟了云霄的枇杷,吹绿了下河的杨桃。

  台海网4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青松 郑晓艺 王雨辰 通讯员 郭杨文/图)   作为全国地标第一县,云霄县坐拥40枚地标产品,可谓名优荟萃。除了枇杷、杨桃,还有马铺淮山、竹塔泥蚶,以及在漳江口水中嬉戏的跳跳鱼、在列屿泥沙底自由呼吸的巴非蛤……从春天出发吧,让我们跟着地标产品的足迹,去漫品云霄的缤纷多彩!

漫品云霄 下河杨桃正当时

观下河杨桃发货忙

  淙淙春水绕村郭,箱箱杨桃发货忙。

  头戴斗笠,手推平板车,4月4日上午一大早,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70岁的果农蔡日朋推着平板车,将刚刚采摘的3筐杨桃送到村里的和丰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

  察颜色、观个头,一番挑选后,蔡日朋采摘的120斤杨桃被合作社老板娘蔡悦貌分拣到不同品质的杨桃篮里,等候套袋、装箱。领到刚入手的近300元钞票,蔡日朋眼角的褶皱都笑得挤成一团。

  合作社内,十几名村民手脚麻利地将杨桃分拣、套袋、贴标、装箱;合作社外,物流的货车已经打开车厢,一箱一箱的杨桃,将从这里奔赴全国各地,成为人们心心念念的“星星果”。“小箱精包装的杨桃要专车发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箱的发省内厦门福州等城市,大箱就发漳州区域。”蔡悦貌介绍,由于连日多雨,近期下河杨桃在全国各地水果市场紧俏得很,“差不多一两天就要发一车货,一车1000多件”。

品下河杨桃味甘美

  说起下河村的杨桃,蔡悦貌一脸的自豪,“不要说漳州了,就我们下河乡,种杨桃的村子很多,就我们村的最好吃,不仅个大,果甜,颜色还很亮泽,同样的品种,隔壁村都种不出这个味儿!”至于为什么?村里人具体也说不上来,只能归功于下河村的一方丰水沃土孕育了下河杨桃的绝佳口感。不是每一个杨桃,都能叫“下河杨桃”,看到“下河杨桃”的标签,就意味着货源更精准,果品更优质。“我们村里人都直接咬,不用洗,因为我们的杨桃是无公害的,经过严格的农残检验。”在下河村杨桃种植大户蔡艺群手中,刀片翻飞,一颗鲜亮的杨桃去棱切片,一个个五角星散落果盘,如同摘下“天边星”,霎时果香四溢,引人味蕾大动。一口下去,果汁涌现,飞溅嘴边,而且肉感细滑,完全没有传统杨桃的涩味,十分清甜,仅剩极微弱的酸味调和其中,让人忍不住再来一块。

念下河杨桃致富经

  在下河村杨桃岛生态园,蔡艺群指着屋后的杨桃古树群说,下河杨桃一年开四季花,结三季果,“6、7月份结第一季果,8月底结第二季果,12月底结第三季果,因为多产,所以经济价值也高”。

  蔡艺群家有近200棵杨桃树,去年,他家一棵杨桃树一季最多产了1000多斤杨桃,可谓大丰收。“我家杨桃价格很稳定,就是走质优价高的精品路线,打品牌。”蔡艺群说,以前下河杨桃靠骑着单车、载着竹筐跑市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高速路通到了家门口,快速物流四通八达,大大延长了杨桃的保鲜期,可以让下河杨桃走得更远,销得更广,“目前,下河杨桃在北京杨桃市场的销售份额差不多占据了90%。我向北京发货一车都是七八百箱”。

  下河村党支部书记蔡锦明介绍,下河杨桃有近150年的种植历史,不仅是下河村人的“脱贫果”,更是“致富果”。近年来,下河村积极谋划杨桃产业发展,从单一的杨桃种植延伸出杨桃加工、杨桃电商、杨桃乡村旅游等全产业链,2020、2021年连续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目前,下河村杨桃种植总面积约6800亩,年总产量达3.4万吨,总产值超1.3亿元。

翩翩迎风立 恰若“少女心”

  春风十里过山间,枇杷颗颗展新颜。

  4月4日下午,在云霄云陵镇下城村大臣山脉打铁林莆的一处山坳,漫山遍野的枇杷树迎风摇曳,似一片“银海”波浪起伏。一颗颗枇杷遮掩在树间精致的套袋中,等人采摘。“你看,这颗枇杷很特别,果脐有一圈淡淡的青色,嫩嫩的。”一番搜寻拆袋辨认后,农场主张勇章从自家一棵枇杷树上采摘下一串枇杷,放在掌中,奉若珍宝。轻轻剥皮,一口咬下去,“非常可口、清甜,果肉硬中带脆,像是一种少女初恋的甜美感觉!”

  这是张勇章家庭水果生态农场培育改良的新品种,因其外形圆润,果脐淡青,味道清甜,张勇章非常浪漫地将其命名为“少女心”。“甜过初恋嘛!口感真的很好,吃起来有香水梨的味道,很纯粹,非常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客户也非常认可这个品种。”

  云霄县农业农村局热作站站长陈天佑介绍,这个品种学名其实叫早香,是一种白肉枇杷品种,“比起红肉枇杷,早香的甜度更高,枇杷味更浓”。

群山钟灵秀 新品各千秋

  从2015年开始,张勇章主动对接云霄县农业农村局,在热作站专家的指导下精心培育、改良新品种,早香、白雪早、早白香、贵妃等十多种枇杷“新贵”已在这方沃土落地生根,“早、中、晚熟的都有,从开春到入夏,客户都能吃到我们云霄枇杷的新品种”。

  一张小小方桌,几串金黄枇杷,一场新品品鉴在山野间拉开。相对于张勇章对“少女心”的偏爱,身为高级农艺师的陈天佑更认可早白香,同属于白肉枇杷,早白香的整体表现会更好,“它甜度适中,果肉细腻,你看,它的表皮更厚一点,这很重要”。陈天佑解释,春季如果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枇杷表皮比较薄,就容易裂开、烂掉,还会影响其他果实,降低产能,“综合来看,我认为早白香更适合推广”。

  另外一个新品白雪早也不赖,同属白肉枇杷,果实个头最大,单果最重能有60克,“特点虽然没有早香、早白香那么鲜明,可以说比较中庸,但是它同样口感清甜”。张勇章说,白雪早更加饱满的个头也让不少客户对它青睐有佳。

既要种得好 也要卖得好

  新品种,自有新气象。目前,张勇章的生态农场,种植了早香160多棵、早白香200多棵、白雪早300多棵,并带动周边十多户果农开始推广新品种。

  “今年我家的枇杷没有进市场,都是走微商,这些新品基本一上市就被客户抢光了。”张勇章介绍,新品枇杷因风味独特,品质俱佳,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加上产量有限,价格也比云霄传统红肉枇杷要高,经济效益显著,“差不多每斤价格可以翻倍”。

  近年来,云霄县以产业化思维带动引导果农走优化管理、改善品质、提升供给水平的路子,加强枇杷种植管理,增加优质枇杷供给,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动枇杷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从而有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云霄县枇杷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5.5万吨,年产值超过7亿元。云霄县县长沈顺来表示,云霄县全力推动枇杷产业做实标准、做优品质、做强品牌,云霄枇杷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了“小枇杷”向“大产业”的转变。

相关新闻
2023年云霄枇杷文化节开幕

台海网3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青松)3月10日,2023年云霄枇杷文化节拉开序幕,一场为期3天的“金色狂欢派对”在云霄县和平乡登场。   多年来,漳州市云霄县全力推动枇杷产业做优做强,云霄枇杷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国和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等50多项殊荣,走出了一条“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

泉州驿坂村:红薯种植基地迎丰收季

连日来,泉州沃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泉港区涂岭镇驿坂村的红薯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据了解,该公司共在驿坂村承包100亩土地种植红薯,每亩产量4000公斤,今年预计总产量可达40万公斤。 近年来,泉港区持续精准发力发展特色农业,制定《泉港区进一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若干措施...

政和:菌稻轮作促丰收

23日,走进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政和县仙园食用菌有限公司菌稻轮作基地迎来黑木耳采摘期,20多名村民分散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黑木耳菌棒丛中,熟练地将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 “在这里做工一天有130元钱。”正在基地务工的下园村村民刘绍秀说,就在家附近的黑木耳基地,每年可以给他带来2万元的务工收入。 在下园村,政和县仙园食用菌有限公司菌稻轮作基地占...

云霄: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

近日,云霄县海洋与渔业局会同海警、乡镇等联合开展整治涉渔“三无”船舶和航道清障行动。   整治行动通过“海上堵、港口查”的方式,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现场查扣涉渔“三无”船舶10艘,交由属地镇政府处置。此外,执法人员采取强制拖离和割除两种方式,开展碍航渔网渔具清除工作,共清理占用核电航道养殖设施(渔业定置网)47口、泡沫145粒、筏式吊养170余...

云霄县举行“福兔呈祥、福见云霄”2023元宵焰火晚会

台海网2月8日讯(通讯员 郭扬 记者 郑晓艺)2月6日晚,云霄县举行“福兔呈祥、福见云霄”2023元宵焰火晚会,以璀璨焰火礼献新春,用视听盛宴致敬每一位奋斗者、点赞每一位追梦人。   晚上8时,盛大的主题焰火晚会拉开序幕。伴着声声长啸,一簇簇礼花升空绽放、点亮天际,交织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