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诏安县:“一平台,双推进 ”文明实践谱新篇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刘龙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诏安县妇联、文化馆暑期传统文化公益讲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拾荒慢跑助创城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启


▲诏安县霞葛镇司下村移风易俗宣传

  台海网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龙 通讯员 沈逸芳 文/图) “文明浸润乡土,乡村振兴更好舒展精神之翼。推进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更多注入文明力量。”

  诏安县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以带动乡村振兴为抓手,在全市首推“一平台,双推进”工作机制,培育出省级文明乡风示范点五一村和市级移风易俗联系点城楼村、山河村,在全县各个乡镇建立家风家训文化馆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建成14个“一镇一孝廉”文化基地、2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3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等。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了“爱国爱乡、厚德奉献、自信包容、敢拼敢为”的新时代诏安风尚,描绘出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画卷,为乡村振兴凝聚了精神、聚合了力量。 

1打造“一平台”

文明实践“零距离”

  “一平台”即诏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双推进”即推进移风易俗和推进乡风评议。

  诏安县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为单元,在县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在乡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所长。在行政村(社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站长。形成“一县一中心、一乡镇一所、一村(社区)一站”的三级服务管理体系。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诏安县聚焦阵地、机制、志愿者三要素,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引领,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辐射点,25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延伸触角的三级活动阵地,构建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覆盖、无盲区。

  目前,诏安县现有志愿者注册人数95000多人,志愿服务队伍533支,志愿者总人数约占全县常住人口数的16%,是全市注册最多志愿者的县之一。同时,诏安还有一大批老党员积极参与,成立“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里面包含了13支队伍,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

  为了用好这些队伍,诏安县着力创新服务形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志愿者打造线上线下、一云多端的智慧服务平台。“志愿者服务群众,智慧云平台服务志愿者。”诏安县委文明办副主任沈伯贤向导报记者展示了该平台的使用方法,微信搜索“诏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诏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上,填写手机和身份证号码实名认证后成为志愿者,通过智慧云平台“项目发布、线上点单、活动公示、过程跟踪、服务评价……”等一系列操作,实现“线上匹配需求,线下精准链接”,让文明实践与群众“零距离”。

  在“我要用场地”选项中,活动场地一键预约机制将全县1个中心、15个所、253个站的场地无偿提供给各单位、社会组织作为开展理论宣讲、文明传播、学习讲堂和公益活动的场所,并在线上提供一键预约场地、位置导航等功能服务。通过这一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了志愿服务组织“诏安县蜗牛之家”的安身之地,各实践所、站成了县委党校理论宣讲下基层的移动课堂。

  截至到10月9日17时,该平台在线实名注册志愿者有49952人,开展服务6491次。在“活动时长”这一选项中,诏安县教育局党委志愿服务支队志愿时长达161636小时,个人平均时长更达上百个小时。

2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祭祀

  诏安在“一平台”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大型民俗活动得到控制,吃请陋习得到遏制。

  今年以来,诏安全县将民俗节日从10个降到4个,疫情防控期间,民俗节日全部停办,群众平均每户过节费用减少1500元,全县节省5.1亿元。取消丧事答谢宴,每场节省5万元,全县

  节省约2亿元。生日宴、满月宴、升学宴、谢土宴全部停办,“摆丁桌、做福戏”基本取消,婚宴等也得到有效控制,为群众节省一大笔开支。

  诏安县深桥镇树美村现有240多户,过去每年的祭祀活动有四五场,传统祭祀习俗程序繁琐、负担重,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此,该村两委倡议全村统一以国家法定清明节为祭祖日,并引导全村自愿将祖先灵位入祠,此后每年春秋两节、立冬由宗祠理事会安排祭拜事项,文明祭祀得到有力实践。“目前供在宗祠里的牌位有140多个,占全村90%以上。”树美村老人协会会长叶草周告诉导报记者,他们趁着节假日把村里的年轻人召集起来,集中传达移风易俗工作精神,再通过他们反向传递给家中老人,从而有序推进牌位入祠工作。

  推进祭祀简化以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青壮年的节日压力得到极大缓解。村民叶永福告诉导报记者,以后只在清明节回来一趟就行,其他时间的祭祀交给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要轻松很多。

  简化祭祀、集中祭祀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以往村中的红白喜事存在相互攀比的情况,通过移风易俗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消除这种现象。移风易俗在树美村深入人心,是诏安持续推动该项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推进乡风评议

带动乡村文明

  诏安还在各乡镇、村推进以“议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评议活动。

  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孝善家庭”“好邻居”“好婆媳”“孝子孝媳”“文明志愿者”“当地好人”“优秀村民”等评议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人物700名。其中,田厝村的田旭勇被评为“助人为乐”项的中国好人,勇救三人的现役军人田伟达光入选“中国好人”榜,一线教师吴幼盛获评第七届漳州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

  “我女儿吴梓昕出生不久,就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从那以后我便有了为她写成长日志的想法。”吴幼盛告诉导报记者,他通过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记录女儿的成长,希望她长大以后,能看懂这些文字,感受亲人们对她的关爱。多年来,一直承受丧子之痛的吴幼盛精心照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儿,还创建“漳州市唐宝之家”微信群,创办心智障碍儿童家长公益组织“诏安县蜗牛之家”,把对女儿的爱扩大为对唐宝宝群体的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奏响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感人旋律。

  四都镇西梧村的吴丽真是该村第一届的贤媳孝妇,她25岁嫁到西梧村后,跟丈夫生了两个孩子。由于婆婆长期卧病在床,吴丽真选择照顾婆婆和两个孩子,这一照顾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吴丽真每天给躺在床上的婆婆喂饭、梳洗,伺候婆婆的大小便,二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近年来,诏安县紧紧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基本内容,不断探索形成“一平台,双推进”的文明实践工作新格局,发挥先进典型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村学村、户学户、人学人,形成“人人讲文明”的良好风尚和生活行为习惯,促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着力提高全县人民文明素养和群众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富美新诏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相关新闻
漳州市云霄县:“产城人”融合 绘就富美新画卷

▲云霄城市夜经济繁荣发展 吴建云/摄 ▲云霄坡兜少数民族村畲民生活越过越红火 谢勤杰/摄 ▲漳州核电2号机组穹顶吊装漳州能源供图   台海网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龙 通讯员 郭扬) 十年,一段重要的时间跨度。回顾十年征途,云霄县工业发展春色满园,清洁能源、电子信息、食品制造...

漳州市华安县:乡村美产业兴 打造乡村振兴“华安样板”

◆坪水村 ◆俯拍大地村,风光秀丽 ▲高石村处处皆风景 ◆坪水村畲家婚礼表演   台海网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振贤 张雄敏 通讯员 宋清忠 黄建和 文/图) 近年来,华安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建了一批可学可复制的特色示范村。今年5月,财...

涉农信贷增量提质 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农业银行宣布,今年将加大对秋收秋种的支持力度,预计秋收期间,将累计投放3000亿元以上涉农贷款,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农产品收储、冷链物流、农田设施建设等领域。   近年来,从国有大行到农商行,银行业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银行业涉农贷款实现了较快增长。未来,涉农信贷有望进一步丰富,...

福建省3人入选“百优保供先锋”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2022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名单。我省3人入选,分别是永安市曹远镇的张仕滨、屏南县古峰镇的邱桂敏、连城县庙前镇的杨树煌。 农业农村部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发展带头人。2022年,农业农村部继续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评选活动,从近3年农民教育培训学员中,遴选100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

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公示 福建省古田浦城上杭3县上榜

8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对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进行公示。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全国共100个申报单位拟纳入创建名单,其中包括我省古田县、浦城县和上杭县。 今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启动“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计划在全国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其中,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创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