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厝片区站前总部经济项目田址村拆迁现场
▲村民们到指挥部现场签约
▲九湖片区,一部分建筑物已被拆除
台海网3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晓琪 通讯员 陈群) 自今年1月1日启动以来,在漳州高新区三大片区,一场征地拆迁攻坚战火热展开,以“日均签订协议约1.9万平方米”的“加速度”推进……
自去年9月11日,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以来,市长王进足亲自指挥、亲自研究部署三大片区开发建设,按照张国旺书记提出的“总体规划、分步开发、封闭运营、滚动平衡、产城互动、产业优先”的原则,漳州高新区建立健全指挥作战体系,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大片区征迁工作。征地拆迁攻坚战启动2个月来,从高新区工作人员到镇村干部,“白加黑、跑断腿、磨破嘴”成为工作常态,用真心换得群众的理解。
依法依规 力求同步拆迁同步安置
3月4日,漳州高新区三大片区征迁传来捷报:新增农用地征收50亩,签约建构筑物2.75万平方米。其中,颜厝片区新增签约建构筑物1.82万平方米,九湖片区新增签约建构筑物0.409万平方米,靖圆片区新增签约建构筑物0.53万平方米。“从正式启动征迁签约至今,签约建构筑物121.5万平方米,日均签订协议约1.9万平方米。”漳州高新区征迁安置服务中心主任郑丹红介绍,此次征迁改变原来的征迁模式,两镇一办根据市领导提出的“模拟征迁提前谋划,摸清家底化解矛盾,做细做足前期工作”的方针进行。如在征迁工作启动前期,两镇一办镇村干部充分发挥“领头雁”精神,依法依规,情真意切地做好被征收群众思想工作,特别是在“房地分离”的政策解读上,重点解读补偿价格由楼面地价与房屋造价相结合,货币补偿核心计算体现层数越低补偿越高、层数越高补偿控制越严的特点,宣传造势为房屋签约打好基础。“同步拆迁同步安置,对老百姓而言,是最大的利好。”郑丹红说,他们根据本次拆迁量预估需安置的总量,提前谋划现有安置房存量,目前仅能提供现房安置条件的为颜厝片区,该片区剩余新房源约38万平方米,由区征迁安置中心牵头,合理测算房源,计划安置站前总部经济产业园启动区项目田址村、洪塘村、洪坂村、下宫村,待征迁完毕后,将立即启动回迁安置,确保做到同步拆迁同步安置,让群众及时住上幸福房。
以人为本 优化调整征收方案
征迁问题,涉及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征收方案如何确定,备受关注。“为确保新方案的严谨完善,由高新区征迁安置中心牵头,充分借鉴‘房地分离’优点,结合漳州市中心城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指导意见,完善出台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我们召开了几十次方案研讨会,修改完善了几十稿,征求了几十次相关部门意见。”郑丹红介绍,最终,经漳州市政府批准,以区管委会名义正式出台相关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方案。“该征收方案建立了一套优惠政策。”郑丹红介绍,如低层住宅有照顾,属总一层房屋部分,照顾购买安置面积不得超过认定补偿安置面积的1倍;属总二层房屋部分,照顾购买安置面积不得超过可认定补偿安置面积的0.3倍等。同时,居住面积有保障。以户为单位,符合应安置条件的家庭人口3人以下(含3人),被征收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可以补足安置房建筑面积至45平方米,不补差价等。“对于特殊群体,还有补助。”郑丹红说,常住户口在搬迁范围内的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户、五保户、五老、烈属、计生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在征收期限内搬迁腾房并签订协议的,给子1000-2000元的特殊补助。针对过渡期间,老人租房不易这个问题,他们会将过渡房优先安排给老人,并帮老人搬房子……
方案定了,关键在于干。怎么干,又很关键。“我们在每个片区都派出多名干部,并指定一名总协调,三大片区实行大比拼,片区内每个村也铆足劲儿比拼。”郑丹红说,为保障片区征迁顺利推进,区、镇、村三级多次组织征迁工作专题会及培训会等,元旦启动征迁后,全体征迁干部放弃节日休假,驻村入户做群众工作,坚守一线日夜加班征迁。
加班加点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漳州高新区征迁安置服务中心的周艺,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对接靖圆片区的“一药一智”产业园项目的征迁工作。来自石码的他,每天从家奔波到靖圆片区征迁指挥部40多公里,加上在两个指挥部间来回跑,每天车程100多公里,从房屋权源认定,到政策解释,再到接访群众,忙个不停……
漳州高新区征迁安置服务中心的张家祥,是一名党员,负责对接站前总部经济产业园项目的征迁工作,每天早上8点到征迁指挥部,晚上加班加点是常态。2月28日,他老婆肠胃不舒服,家中老人又要照顾2个孩子,他只好请假陪老婆到漳州市区某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有20多个胃肠息肉,须马上手术治疗。手术后,作为陪护的他,匆匆给老婆买好午餐又回归征迁一线了……
颜厝镇田址村党支部书记洪炳森在村里威望很高,村里群众非常信任他,有啥事都问他。为了做好征迁工作,他每天早上7点多到田址村征迁指挥部,群众络绎不绝来问他,时常忙到半夜。家里更是无暇顾及,女儿脖子囊肿到上海手术,他妻子独自带女儿北上。从正月初九开始签约,如今该村已签约超80%,成为签约最多的村庄。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完成三大片区征迁工作。在征迁一线的奋战中,他们也各自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公平公正坚持一碗水端平
“一线现场”就是“考场”。征迁的根本目的是惠民和发展,然而,在由“旧”变“新”的蝶变之中,“破茧”也常经历着磨合的过程。
面积测绘存疑、房屋产权纠纷、邻里土地争议……和许多地方一样,一开始,村民对征迁工作充满疑虑,各种矛盾和诉求纷纷显现,考验着征迁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我们会跟村民解释好三大片区是要干什么,群众将如何受益,让群众明白要支持政府,才能最终受益。”郑丹红说,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同时又要因地适宜,灵活运用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对于老房屋、田屋的认定及如何赔偿,群众总有些异议,我们就会跟群众多次解释,并在方案里寻找最合理的补偿方案。”周艺说,比如,对于贫困户特困户,他们会尽量寻找方案里的照顾政策;而对于机砖厂、食用菌、生物科技一部分不在方案补偿对象里的企业,他们则会联系评估公司,过来现场认定、测绘、清点物品,结合实际给予合理的补偿;遇到棘手难题,领导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明确征收补偿方法。“该片区古湖村赛庄的房屋如何补偿,就是个棘手的问题。”周艺说,该村庄2006年发生过水灾,当时房屋倒塌,政府给予慰问,并鼓励村民建设新房屋,但最终这部分房屋没有及时办证,没有产权,按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方案是无法给予安置房子的,但最终召开协调会,明确按征迁方案处理办法给予认定处理,让群众有家可归,有房可住。“我们还利用此次站前片区征迁,解决了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张家祥说,一些村民对10多年前的动车站站前广场项目征迁的选房安置不满意,一直没选房安置,通过此次征迁,他们配合属地政府,做通被征迁户的工作,把原来征迁的遗留矛盾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