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出台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www.taihainet.com 来源: 闽南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十四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 ●至“十四五”末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25%

  推进临海工业现代化

  建设全国重要绿色石化基地。以古雷石化基地为依托,择优集约发展临港石化工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力争至2023年,实现全市石化全产业链产值达800亿元,成为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增长极。

  打造临海冶金优势产业链。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改造生产工艺和流程,开发特种钢、高强度钢以及不锈钢精深加工产品;依托港口优势,推进传统冶炼产业向绿色制造、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推动海工装备和船舶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海洋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创新高地;支持大型智能化深远海养殖装备应用推广,实现海域综合利用;加快船舶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衍生产业,培育游艇配套产业链。

  构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引擎

  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聚焦“新能源”发展方向,培育海上风电、核电、LNG冷能等新能源产业,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创新基地和储能产业基地;将漳浦、东山、漳州开发区、诏安分别打造成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日常运维基地、产研融合中心、制造展望区。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加快推动初级加工产品提档升级;支持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诏安金都工业园打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海洋信息产业。参与构建海洋信息通信“一网一中心”,加快形成海洋信息感知和传输网络系统;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在卫星导航、海底电缆和船舶信息化系统等重点领域加快谋划布局;实施“智慧海洋”重大工程,推动“智慧渔业、智慧港口、智慧旅游”等一批“智慧海洋”工程项目落地。

  推进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养殖业蓝色转变。推进海洋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支持发展大型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鼓励发展大洋性渔业,拓展过洋性渔业;发展陆基工厂化全循环海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模式;加快渔业饲料、绿色渔药和免疫制剂开发。

  培优做强水产种业。推进渔业良种化,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运用,发展工厂化育苗、智能化生态繁养;支持贝类育苗龙头企业发展,全面提高水产良种供应能力;进一步巩固对虾、鲍鱼、石斑鱼、牡蛎、花蛤等特色优势种业全省领先地位。

  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石斑鱼、白对虾、罗非鱼、鲈鱼、鲍鱼、河鲀全产业链,做强漳浦、诏安、东山三个水产品加工大县,形成漳州市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企业退城入园,推动水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集聚效应。

  培育水产品龙头企业和品牌。构建海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积极拓展海产品国内外市场,打响漳州石斑鱼、漳州白对虾、漳州罗非鱼、云霄巴非蛤、漳浦河鲀、六鳌紫菜、东山鲍鱼等名优特区域品牌。

  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进一步发挥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提升一批万吨级冷库;鼓励融入智能科技元素,完善全冷链物流体系。到2023年,全市水产品冷库日冻结能力达到6000吨。

  加快培育现代海洋服务业

  加快发展航运物流产业。加强重点港口港区功能布局与完善,促进核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提升招银港区和后石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发展临港物流,着力培育引进一批中转、运输、配送等港口物流企业,形成集储存、交易、运输为一体的交易服务体系。

  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高标准推进滨海旅游景区工程、服务设施项目和旅游综合体建设,提升漳州市“诗画海岸”旅游品质;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和地方文化,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海洋主题度假胜地;探索利用海水、海盐、海泥等海洋资源发展康养中心、美容中心等新兴业态。

  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推进渔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休闲渔业服务水平。打造一批“水乡渔村”,建设一批海钓基地,配套建设一批休闲渔业专用码头及服务设施,培育一批骨干休闲渔业服务企业。

  实施海洋生态保护行动

  推进海岸带美化提升工程。对滨海陆地和近岸海域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推进滨海风景道和美丽海岸线建设;积极开展主要湾区的滨海湿地修复,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滨海沙滩保护和修复,努力实现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探索推进海洋碳汇工作。探索推动海洋碳中和试点工程,提高海洋固碳增汇能力;探索推进蓝碳交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海洋蓝碳生态系统工程,服务碳中和事业;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成立生态公益基金。

  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实施陆源入海垃圾管控,全面完善海上垃圾监控清理机制,建立“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机制;开展重点岸段的定期随机抽查,强化海漂垃圾源头管控;建立海上环卫机制,健全海漂垃圾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推进海洋污染应急处置工程。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加强监测防治,推进海上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增强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完善海洋防灾减灾设施,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实施海洋设施建设行动

  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重点港口港区泊位工程和航道工程建设,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港口与高速、普通国省道、工业区、开发区等快速顺畅连接;推进鹰厦铁路漳州支线外迁工程前期工作,带动发展漳州高新区、金峰开发区、漳州开发区,满足大宗货物运输需求。

  打造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加快沿海地区渔港经济区建设,形成集水产品集散、加工、冷链物流配送、远洋渔业和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加快完善以中心、一级渔港为主体,二、三级渔港和避风锚地为支撑的海洋渔业基础设施体系,开展“智慧渔港”建设,提高渔港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行动

  打造一批海洋创新平台。统筹布局和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加快构建面向企业、支撑产业、引领区域发展的海洋产业创新平台体系;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打造1-2个涉海科技创新平台。

  推进一批海洋科技研发项目。重点围绕水产良种繁育、海洋绿色养殖、海洋工程装备与新材料、海洋生态环保、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1-2个科技计划项目,解决我市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转化一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打造海洋“双创”基地,构建创业孵化全链条;充分发挥相关科技园区载体作用,加速优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充分利用“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数字福建峰会等重点招商对接平台,加大海洋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力度。

  培育引进一批海洋创新人才。全面落实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培养一批高水平海洋科技领军团队、青年拔尖人才;突出产业引才,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吸引一批海洋科技人才来漳创新创业;鼓励开展海洋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海洋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

  实施海洋开放合作行动

  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谋划推动“一带一路”中国(东山湾)-菲律宾经济走廊建设示范区项目;将古雷港区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石油化工枢纽港;支持我市港航企业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间远洋多式联运通道建设,将漳州市建成内陆地区接驳“海丝”航路的重要出海通道。

  深化闽台海洋融合发展。加强漳台渔业合作,加快推进东山对台客货运直航通道的建设;继续联合闽西南四市(厦泉三龙)在台湾设立“旅游形象店”,畅通漳台文化旅游合作渠道,做好“漳州文化旅游金门驿站”“花样漳州”等宣传推介工作。

  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打造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涉海经济开发区,扩大传统优势海洋产品出口,推动劳务技术输出;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水产养殖加工、远洋渔业等领域合作,争取引进落地一批海洋产业项目。( 记者 李伟 通讯员 沈元韬

相关新闻
福建漳州发布《在漳台湾青年说》

《在漳台湾青年说》图书发布仪式。 李姗姗 摄   中新网漳州12月16日电 《在漳台湾青年说(2020、2021合辑)》图书发布仪式16日在福建省漳州古城两岸(漳州)青年人才融合发展中心举行。该合辑以在漳台湾青年群体形象为题材,共讲述25位台湾青年在漳州追梦、筑梦、圆梦的青春故事...

2021两岸非遗“云”交流活动在福建漳州举行

展演活动在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掌中木偶《指掌乾坤》中拉开序幕。 张金川 摄   中新网漳州12月16日电 亲亲闽台缘——2021两岸非遗“云”交流活动16日在福建漳州举行。两岸非遗传承人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再续两岸文化情缘,多名在闽台农、台商现场观看,多平台直播也吸引了两岸网友线上观看。 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带来锦歌表演...

云霄列屿: 科技特派员领航海洋经济

台海网12月16日讯 据漳州新闻网报道 连日来,云霄县列屿镇人家村巴非蛤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活跃着一群科技特派员。他们积极开展对口服务和联动交流活动,为当地渔民提供实地指导服务,示范推广“慧农信”掌上平台,及时解决大家生产技术难题。   人家村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巴非蛤养殖“亿元村”。9月底,人家村依托省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机制,...

漳州举办系列主题活动 掀起新一轮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热潮

台海网12月16日讯 据漳州新闻网报道 12月15日上午,“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掀起新一轮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热潮”主题活动在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启动。   本次主题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党校主办,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承办,漳州市谷文昌文化研究院协办,将持续至2022年1月1日。活动通过图片展览、专题讲座、视频展播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学习弘扬...

漳州149所学校(幼儿园)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平安校园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第一批省级平安校园认定结果。闽江学院等752所学校(幼儿园)入选,其中,漳州149所学校(幼儿园)上榜。 据悉,省级平安校园实行动态管理,省教育厅将持续开展省级平安校园认定工作并适时对认定单位进行复查,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稳定隐患、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学校,将视情节给予警示、通报、约谈或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