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致富“黄金果”农民有“余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溪东村民筛选余甘。

台海网1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余甘是漳浦县种植历史悠久的特色水果。这几年来,漳浦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余甘种植,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余甘果的致富路,余甘成为许多村民的致富“黄金果”。

“余”味无穷

余甘果又名牛甘果、油甘果,也有“油金子”之称,吃起来又苦又酸,过后甘凉,因而有些地区也喜欢叫它喉甘子。

“余甘属野生或半野生水果,是小众水果。”赤土乡溪东村是漳浦余甘的主产区,原村主任张志鹏说,余甘树正常株高1~3米,余甘果实有球形、扁球形等;表面棕褐色,粗糙不平,有细小的疣状突起;质坚实,不易破碎,果肉呈黄白色,略有透明状。

余甘在我省的种植历史悠久。晚清学者郭柏苍所撰《闽产录异》记载:余甘,木高一二丈,枝条甚软,叶青细密,三月着花如粟,结实如莛,每条三两子,至冬始熟,子如楝而小,作瓜瓣,青黄色,味似橄榄,先苦后甘,故曰余甘,产漳州泉州

漳州市方志委编撰的《漳州名产志》记载:溪东余甘种植历史悠久,明代就广有种植,有南带、柴甘、粉甘、甜甘四大品种。主要分布在赤土乡溪东村各个社,其中以溪东社居多,2005年种植面积267公顷,年产量500万公斤。在余甘深加工上,当地已开发出低糖余甘果脯、多味余甘果脯、余甘果浆、余甘原汁、余甘果酒、果茶等。

村民“致富果”

眼下正值余甘采摘旺季,天刚蒙蒙亮,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的村民们就骑着摩托车上山了。在离村子1公里开外的过溪山上,漫山遍野种着余甘树。

今年72岁的张金顺是溪东村种植余甘的老专家,据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溪东村尝试过种植多种果树,也尝试过种植花卉苗木,但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唯有土生土长的余甘越长越繁盛,不但枝繁叶茂,而且果实累累。

20世纪80年代,张金顺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从泉州惠安、南安等地购买粉甘枝条,对山上原有的土余甘进行嫁接,改良品种。

“品种改良后,余甘个头明显比较大,而且肉多汁多,口感佳,已然成为市场翘楚。”张金顺透露,相比传统品种,这种新品熟果含糖量高,口感较甜,没有什么酸涩感,吃起来还有像苹果的味道,回甘较浓,所以都被作为鲜果来售卖,新品种一经上市,即成抢手货,价格在6元/斤以上。

溪东村党支部书记张文龙说,近几年来,溪东村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余甘种植,面积近6000亩,经济收入节节攀升,全村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小余甘带来了大丰收,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余甘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致富的“黄金果”“甜蜜果”。

转型文旅

“事实上,在我们溪东村,这几年余甘品种的发展很迅速,除了比较普遍的粉甘和‘新贵’水果余甘外,还有柴甘、玻璃甘、蓝带、甜饼甘等等,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张文龙介绍,溪东人从小就喜欢吃余甘,不论是余甘鲜果,还是余甘加工的“冰糖葫芦”,或者腌制品等,都有一份独特的“余甘情愫”。

2020年11月16日,漳浦县百场带货直播暨首届余甘采摘节在赤土乡举行,活动地点就设在溪东村。直播活动吸引广大网友关注,当天在线观看量达310多万人次。线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除了欣赏到精彩上演的文艺节目外,还可以在现场品尝余甘果、冰糖葫芦、余甘酒、余甘茶等,同时还深入园子里体验余甘采摘乐。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溪东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天福石雕园和漳诏高速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农业(余甘)观光产业园。”展望乡村振兴新蓝图,赤土乡党委宣传委员谢宝竹表示,未来,将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余甘园和油茶园等地建设观光步道、田园休闲驿站等,把余甘园建设成设施完备、功能多样、单体面积漳浦最大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和亲子采摘基地,力争将溪东村打造成天福石雕园的“后花园”。(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通讯员 洪锦城 王大鹏 蔡吉杰 文/图)

相关新闻
返乡养石鳞 松溪这名大学生寻找致富新门路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棘胸蛙又称石鳞、石蛙等,常喜栖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涧和溪沟的源流处,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近年来,由于人工过度捕捉,让本就十分稀有的野外石鳞变得越来越少,因其生长条件特殊,人工养殖比较困难,松溪县渭田镇董坑村的大学生周承杰正是看好了这个市场,回乡与父亲一道养...

靠一片绿叶带乡亲致富,这位老兵的创业之路太牛了!

9年的时间 他在3000亩茶叶园里 种出了一片片“金叶子” 远销全国27个省(市) 合作社销售额累计超2亿元 这么厉害的人 不仅是“茶二代” 还是一名退役军人 今天小花就带着大家 一起来了解这位战友背后的故事 从一腔热血 到辨茶行家 浙江绍兴新昌县回山镇的 茶园里穿梭着 一个小小的...

台商西迁落户甘肃:让两岸“新农人”同致富

中新社兰州9月23日电 题:台商西迁落户甘肃:让两岸“新农人”同致富   中新社记者 丁思   走进戈壁滩的果蔬大棚,观察室内温度,轻触挂满枝头的果实……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扎根甘肃武威市古浪县戈壁滩近两年的台湾“新农人”古耀堂,忙碌地穿梭于大棚内的过道间,“像呵护孩子一般管护着农作物”。   “我很喜欢农业,最大兴趣就是在土地里试种一些...

莆田:农业搭上顺风车致富驶入快车道

台海网5月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谷雨过,暮春至。4月25日,在位于仙游县游洋镇的莆田无疆生态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中心,一棵棵包装完好的小白菜被整齐装箱。这些刚从地里采下的“绿娃娃”,将通过全程冷链运输送至福州,再派往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大型商超。 “叶菜类蔬菜不同于其他经济作物,它对保存条件、运输时间有着更高的要求。”无疆生态农业总经理严生仁说...

“鲜花村”的致富路

3月10日,后溪河村村民在鲜花簇拥的庭院聊天。   浙江金华婺城区罗店镇后溪河村的花木种植产业已有几十年历史,300户村民家家是花农,一到花期,庭前屋后鲜花盛开。该村2020年花木产值4500万元,品种主要有茶花、杜鹃、桂花等。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后溪河村村民房前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