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1日讯 据闽南日报微信报道: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师傅,到厦门几块?
听说,分手总是在秋季!在这开始微微凉的日子,位于市区新华东路的漳州旧长途汽车站,拆迁很快就要启动。其实,早在去年的4月,车站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驶出了最后一班班车……
今年4月,漳州“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建设启动,对腾飞片区、龙轴片区、华纺片区、外贸大厦片区、长途汽车站片区进行征迁改造,这片区域将形成漳州中心城区新地标。
车站,是来一个城市最先到达的地方,车站,也是一个人最后离别的地方,车站来来往往,熙熙攘攘,车站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别,也见证了无数的分分合合。
从1970年择址动工到1973年建成运营,再到数次修葺,尽管格局几经变迁,但发生在胜利路与新华北路交叉路口这座建筑里的故事却从未被忘却,而是随着岁月融进了每个漳州人的情感最深处。
一位作者曾经在《闽南日报》副刊上这样回忆母亲和车站:
儿行千里母担忧,上大学报道的那一天,母亲担心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带着东挪西凑借来的学费万一有个闪失,不顾我的反对一定要送我到漳州去乘车。
一路晕车的母亲一到漳州长途汽车站就强打起精神,穿梭于人群中,摸索着买好车票、护送着我上了车,并千叮万嘱地把我托付给一位同路的福建师大研究生后才放心下车。
寒假回家时,我才知道目送着我乘的车开走之后,疲惫的母亲竟然在候车室的椅子上睡着了,醒来之后只能再等下一班车了。母亲自责地说,多花了一次车钱,真是不该!可是,我分明看到她含笑的表情,没有一丝懊恼。
车站门口的擦鞋摊,留下了自强不息的故事(原载于2017年闽南日报)
一个摆了二十年的擦鞋摊,一位自强不息的女人,她叫张凤姣。1998年湖北洪灾,听老乡介绍说漳州好,就过来擦鞋,一直待到现在。
张凤姣说,当年一家人打算从湖北荆州外出谋生,正愁没地方去时,一个1996年来漳州抓鱼的亲戚说,这里气候暖和,人也不错,赚钱容易些,一家人就过来了。
擦鞋故事多。“有人一次还给过100元呢,实在出乎意料。”张凤姣说,去年一辆福州回来的长途班车进站不久,从车站走出来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看到她在门口等客人擦鞋,走过来坐下后,一边擦鞋一边聊,鞋子擦好后,拿给她100元,说了声“阿姨您辛苦了,不用找。”就又匆匆离去。她当时怔住了,好久才缓过神来,感动了好多天。
像蜜蜂一样勤劳的张凤姣一家人,靠双手劳动致富,10年前就在老家盖起一栋三层的小楼房了。每年春节,他们一家人都回去围炉过大年。
那位被遗弃在汽车站的小孩,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原载于闽南日报2009年报道)
4月19日12时许,一名约2岁的幼儿被遗弃在漳州长途汽车站,目前小孩被送往市社会福利院。
汽车站候车室内小卖部老板黄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候车椅上的一个小男孩一直哭喊“妈妈”,小孩独自坐着,手上拿着包零食,旁边是手提袋、小皮包和菊花茶。看到那包零食,黄女士说,她想起刚向她买了同样一包零食的一名中年妇女,她应该是小孩的妈妈。
黄女士找来站务员小陈等人。她们打开手提袋,发现里面是一些小孩衣服,皮包是空的,什么信息都没留。工作人员在车站内外寻找小孩妈妈未果。漳州110民警接警后,将小孩移交给东铺头派出所。
记者在派出所了解到,民警给小孩喂牛奶后,将其送往市社会福利院。记者赶往福利院,看见那个小孩腿有异样,无法独自站立,大声哭叫着“爸爸,妈妈”,眼泪不停滚落。
70年代,市民在漳州客运站排队上车。
80年代,漳州客运站首创“流动服务车”,为旅客提供热水、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
也有读者为我们发来一组照片介绍漳州客运的历史(原载于2007年闽南日报)
漳州汽车运输业,自从1919年建立民营漳码马路汽车公司之后,有漳诏、漳嵩、漳龙等汽车公司,一直到现今的福建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的营运,经历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高南君 供图)
站务员做到扶老携幼先上车
漳州首批女驾驶员上岗
接送归侨回到华侨新村
为了保证客车白天不停班,实行夜间保养车辆
说了这么多的往事
看了这么多的老照片
回忆是不是一点点从心头泛起
小编想表达还是那句话
我们作别车站
不正是为了
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闽南日报 陈慧慧 张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