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学校开设非遗文化社团,借助校园这个平台,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欣赏。将民间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进行整合,拓宽艺术教育渠道,激发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增加了对非物质文化的认识。
感受魅力 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
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生布袋木偶戏表演
台海网6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这个木偶是丑角,要走得轻快活泼些。”在学校社团活动课上,长泰县陈巷中心小学圆梦少年宫木偶社团的小演员们来到搭着小戏台的教室,漳州市级非遗——漳州布袋木偶戏长泰传承人薛水发老师,正在手把手教他们布袋木偶戏表演的基本手法和步法。
长泰县陈巷中心小学于2015年9月成立圆梦少年宫木偶社团,并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准时开课。“通过掌握各种传统的技艺,将布袋木偶这种比较呆板的艺术品演活了,学生们感到稀奇就踊跃参与,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薛水发老师看着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很开心地说。
布袋木偶进校园,对于零基础的学生们存在难度,薛水发老师通过阶段性训练,让学生们慢慢成长。从生、旦、净、末、丑各行当的技艺,到手、眼、身、法、步等,抓牢基本功后,开始教授高难的动作,逐渐将手中布袋木偶演活。同时学校还开设社团专用教室、搭建小戏台、定制木偶等,为布袋木偶戏的普及教育奠定了基础。
非遗进校园,为孩子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打开了一扇窗。“木偶里我喜欢关羽,看起来很威风,而且我们有表演过关羽的剧目,知道他是个勇敢、一身正气的人物,就会更加喜欢这个角色,也会想把戏表演好。”从木偶社团开班坚持学习到现在的林鑫涵和大家分享了学习乐趣。
在小演员们和老师不懈努力下,社团不仅成功排演了多个剧目,成了学校艺术节上的常客,还走出校园,在绿港园首届丰收节上为海内外游客带去精彩演出。
“木偶社团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生在表演中将艺术通过自己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学生们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真善美品质。”陈巷中心小学副校长林景煌说。
穿越千百年的非遗走进校园,因为青春的力量而生气蓬勃。“纱金扇:咱们校园很漂亮,教学大楼新点点……”无独有偶,在林墩中心小学教室里,学生们带着誊抄得整整齐齐的歌词乐谱,伴着锣鼓声,一遍又一遍练习着老师新编写的歌仔戏。
“曲是原来的曲,曲调不能改变,词是结合孝道等重新填写。”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师林阿扁说,他和另外两位老师受邀一起来到学校开设歌仔戏(芗剧)社团,在遵循传统曲调的基础上将歌词加以改编,加入新时代元素,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去年艺术节把社团的节目搬上舞台,家长们看着孩子们的演出都很高兴,也很支持。”林阿扁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将戏曲演绎得传神,自然要耗费时间加以练习。“学芗剧会不会影响学习?”对于这种疑问,五年级学生林泳辰笑着说:“学习芗剧成绩不但没有落下,而且还有进步,特别是语文。歌词里有很多成语,不认识的要查阅含义,词汇量慢慢累积起来,作文可以写得比较生动。”
非遗进校园,借助校园这个平台,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欣赏。同时将民间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进行整合,拓宽艺术教育渠道,也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增加了对非物质文化的认识。“今后,我们还将创编更多原创剧目,开设其他非遗文化社团,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力。”林墩中心小学校长林毅鑫说。
“为了让学生增进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提高保护非遗的意识,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少学校将非遗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成立社团。”当地教育局负责人说,长泰县第三实验小学歌仔戏社团、长泰县实验幼儿园歌仔戏社团、林墩中心小学竹编社团、兴泰中心小学古琴社团等一批校园非遗社团陆续搬进校园。
(通讯员 黄冰丽 邱怡腾/文 游庆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