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赵鑫:总感觉教练盯着自己
马赵鑫毕业于西安邮电大学,他在阅兵中的位置是文职人员方队九排面23号。他依稀记得今年4月14日那天上午,因为他的胸脯较小,便被三军仪仗队的教练们在肩膀上绑了铁质十字架。当时参加训练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的训练都是以军姿为主,从最初的十多分钟逐渐强化到将近两个小时。早饭后在宿舍谈笑风生的景象这时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脸上豆大的汗珠和被教练强行纠正孤僻动作而产生的身心不舒服感,下额线、胸线、后帽线、脚线、帽檐帽徽线就像钢铁牢笼一样,将每个人都牢牢固定住,一个个被汗水浸透的人都把重心放在脚趾头前面才勉强维持到贴线。虽然整个方队有多达450人,教练却只有14人,可马赵鑫总觉得一直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余光瞥到正前方队友被背包绳绑的裤子变形的双腿,有的队员身上则夹满了扑克牌,还有不明方向传来的训斥声和皮带接触身体的浑厚声,这其实只是普通一天训练的写照。
在这200多天的漫长考验中,天天有评比,周周有考核,训练中自我加压是常有的事。多少次他会因周身的酸痛甚至抽筋在半夜惊醒,却害怕睡眠不足影响训练而强迫自己睡下;多少次因数以百计的踢腿摆臂拼尽全力到精神恍惚,却在听到教练的点名表扬后瞬间满血复活;多少次面对个人失误、排面成绩不理想,而难过到把眼泪混进汗水中不被察觉;多少次在整容镜前纠正孤僻动作、口是心非地抱怨加练,然后攥紧拳头暗暗使劲。一次参阅,一生光荣,从现役军人的绿军装到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孔雀蓝,变的是服装、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张郃:训练起来衣服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张郃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他的位置在文职人员方队九排面15号。他说自己最难忘的记忆有两个时间。第一个是三伏天期间,火热的太阳将远处训练场柏油路地面晒得扭曲了,他穿着全套训练服受阅皮靴与烈日抢时间。尽管脚掌隔着厚厚的鞋底,却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地面的热量,阳光像火焰一样炙烤着皮肤,黝黑的脸上挂满的汗珠却怎么也不能被太阳晒干。身上的衣服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汗水浸透了衬衣裤子,顺着腿在地面上流下积成一滩水。在训练的日子里,为保持生理上的水盐平衡,队员们经常是一边灌水一边吃咸菜,不断挑战生理的最大极限。
第二个时间当属中秋佳节,在万家团聚共赏明月的那一天,由于临近国庆,全体文职队员还是进行了全天训练。当一轮明月在阅兵村上空高挂时,他们在训练场上热情不减,挥洒汗水,用严整的作风纪律,提高的动作水平为万里之外的家人奉上独特的中秋之礼。都说“小家不圆大家圆”,他想在那一刻自己已经和全国人民这个大家庭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