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活化特色建筑
深土镇作为沿海大通道途经的一个主要乡镇,成为“裸房”整治的重点。走进深土镇车敖村,旧房屋杂乱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漂亮的外观;沿路整齐划一的“新”房纷纷戴上了“尖顶帽”,令人眼前一亮。“‘裸房’整治不仅能让整个村庄看起来更加美观整洁,也能吸引更多人过来观光旅游,带动旅游业发展,所以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深土镇车敖村村民林义平说。
“目前深土镇已经完成‘裸房’整治27栋,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的有47栋,7月底前将完成全部‘裸房’整治工作。”深土镇主任科员林朝波告诉记者,深土镇沿海大通道“裸房”整治共涉及6个村,沿海大通道沿线可视“裸房”共有74宗。“裸房”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多次召开三套班子会、村两委座谈会,积极入户沟通,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将整治内容延伸为未装修的裸房、田间管理房、破旧的石头、杂物房和环境卫生整治,有效提升人居环境。
一排排红砖古厝次第排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锦江楼交相辉映,显得大气壮观。深土镇锦东村也结合“裸房”整治,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乡土材料,修缮锦江楼周边的古厝,让原本破旧不堪的古厝焕发生机,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裸房”整治只是锦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缩影。去年以来,通过招标,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锦东村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活化了乡村特色建筑。同时规划建设生态栈道、亲水平台、荔枝公园等一系列配套项目,借助锦江楼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为百年国宝注入新活力。
美丽、宜居相辅相成
今后,游客乘坐动车途经厦深铁路漳浦段,也能欣赏到整齐划一的闽南传统民居。
据漳州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韩晓宇介绍,去年以来,漳浦对铁路沿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不协调的建筑立面进行提升改造。除了规范设置空调外机、水箱、排烟管道,加固改造零乱的敞开式阳台、破旧门窗外,为了体现闽南地域特色风貌,漳州市规划设计院对沿线的建筑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线条修饰搭配、色彩分段统一,重现闽南建筑漳派风格的素雅大气。
针对一些经济困难的群众,漳浦推广檐口砌筑女儿墙、外墙刷缝嵌缝、勾勒窗框门套等成本低廉的“简易线性工程”,确保房屋安全和构件完整,改善居住功能,提升沿线建筑风貌。对于规模较大、难以整治的“裸房”及厂房,通过栽种高大开花乔木有效遮挡。
与此同时,漳浦县还积极开展铁路沿线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沿线村庄共清理陈年垃圾、寄存垃圾800多吨,清理垃圾堆放点143处,治理畜禽养殖场132个,完成铁路沿线废旧电杆清理87处、照明亮化9处。
然而,“裸房”整治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关键在于钱从哪里来。漳浦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镇一策”的方式,给予村民适当的资金补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漳浦县住建局村建站副站长赵金淮告诉记者,接下来,漳浦将以镇为单位,开展“裸房”整治评比,对于整治成效显著的,给予适当奖励,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整治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手记>>>
要留住乡愁记忆
“裸房”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一环,它不能像大城市建筑一样大兴土木,千篇一律,而应该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注重保护传承好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同时,“裸房”整治还应该从实际出发,兼顾乡村财力和群众的经济水平,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最终全面推进,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欣喜地看到,漳浦在整治“裸房”过程中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处处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邀请专家设计出让老百姓少花钱又美观的建设方案,鼓励条件好的群众整治得漂亮点,也允许条件较差的群众简易化处理。同时给予他们适当补助,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资金问题,让群众承担得起,也愿意接受。
其实,“裸房”整治提升的不仅仅是乡村“颜值”,更重要的是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