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厕所既好找又干净
“以前,我出门游玩尽量不喝水。”龙岩市民周志明坦言,有次,自己带着老伴到漳州市区游玩得正开心,不一会儿,想上厕所了,就开始了他的“漫漫寻厕路”。兜兜转转,停车压线,违章没少记,周志明急得满头大汗。拐了三四条街道,他才在街角找到了厕所。
今年春天,周志明再来漳州时,车里带着大水壶,想喝就喝。“路口公厕指示牌清晰,手机上下载的‘城市公厕云平台’App里,公厕小图标显现在漳州市的电子地图上,附近公厕位置一目了然。”周志明举起大拇指点赞。
“我们为每个厕所配置3~4个指示牌。每条路的入口都有公厕指示牌。”漳州市环境卫生中心市容科副科长李占林表示,闽南急雨多,好找且干净的厕所还能避雨,为市民提供更多小便利。
赢得外地游客的点赞不容易。自2018年起,漳州市推进“公厕革命”以来,漳州市就因地制宜,提升公厕环境,从细节入手。
就说融信壹号府的公厕,脚下是干净的瓷砖,闻到的是淡淡的熏香。考虑到男女性别差异,厕所按照男女厕位比例2∶3的规范标准设计,增加了女厕所的厕位,还设置了第三卫生间,体现了人文关怀。
漳州市潮湿多蚊虫,厕所防虫防湿滑是重点。李占林介绍,厕所加装摇头风扇和灭蝇灯,以便通风防潮,防范蚊虫侵扰。此外,每座厕所每周定期消杀,并配备1至2名保洁员,实现人走即清,地面不留水、不见污。
建一座60平方米的公厕平均成本在40万元左右。有人认为,要是花20万元建一个厕所,就能建2个,不是可以惠及更多市民吗?
基于市民的真实需求,漳州建立以独立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的网络格局。“仅市区,就投建了20多座活动式公厕。活动公厕的建设时间仅需一周,造价也只有20万元左右。”漳州市环境卫生中心副主任柯冰冰说。
公厕,改变了城市形象,也改善了营商环境。一家外资企业负责人来漳州市考察,径直走入一座标准化公厕,出来就对随行人员说:“厕所都修得这么好,我看就没什么可担心了。”
新型厕所要建好更要管好
按计划,到2020年漳州市城市公厕数量要达到881座以上;全市乡镇公厕数量达到500座以上;全市完成农户改厕6.3万户以上,实现全市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
然而,要把“建好厕所”这件好事做好,还得把住“精细化管理”这根弦。
在漳州市区,每座公厕都配备专职保洁员或夫妻档保洁员,活动型公厕则指定一名保洁员巡回管理。公厕的管理将卫生标准分为27小项:污迹、臭气、冲洗次数……一项项量化到纸上,挂到墙上。检查人员对厕所的卫生情况进行考核,评分结果与保洁员的收入挂钩,得分最高的保洁员有流动锦旗,得分较低的则扣发奖金。
在漳州古城的漳南道巷口公厕,记者见到了一组夫妻档保洁员。他们住在公厕内的一间小宿舍里,24小时负责保洁,宿舍里有床、电视、微波炉等生活必需品。“在公共厕所做保洁员,听起来好像不是太体面的工作。后来,我到现场看了,环境还挺好呢!”妻子赖秀绒说,“有人约我去工厂打工,我都不愿意去了。”
去年开始,人们发现九龙公园北门变样了,一进门便能看到厕位占用情况的电子屏。公厕内还设有人脸识别厕纸机,市民只需扫描脸部即可免费用纸。
“公厕还安装了除臭系统,降解空气中的氨气等,并远程监控除臭情况。”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蒋水龙说,一旦发现停水、停电或者缺药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报警,督促管养人员过来维护,提高保洁效率。
“去年,中心投资200万元购买了市区80座公厕两年的除臭治理服务。仅市区,每年还要投入约13万至15万元用于厕所保洁与运营。”李占林说,今后人力成本还会逐渐上升。
“公厕环境提升效果明显。未来,要探索出一种既要保持住成果,又不增加城市负担的办法。”柯冰冰说,每座厕所平均每天使用共计超过500人次,如何利用好公厕人流量,在提供便民信息、广告等方面丰富公厕功能,并把流量转为经济效益,覆盖运营成本,存在可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