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漳州新闻  >> 正文

澳角,一个海角渔村的振兴之路——耕海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澳角村钢船停泊在港口


      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俯瞰东山县东南突出部,在龙、虎、狮、象四个小岛屿的守护下,澳角村沐浴着冬日暖阳,三面朝海,安静坐落。

走进澳角渔港,几十艘钢质渔船在海面上整齐排列,等待着再次远航的冲锋号角,默默地讲述海边人家勤劳勇敢的耕海故事。

从木船到钢船,不变的是家的呼唤——

“看到灯塔,就意味着到家了”

寒风凛冽,在一艘约莫30米长的钢质渔船上,现年46岁的船长沈志超正细致地检修船上设备。海边长大的他15岁便开始捕鱼,经历了从“竹排捕鱼”到“木船捕鱼”再到“钢船出海”的不同时代。一晃30年。黝黑的皮肤散发出海洋的气息和阳光的味道。

2010年,在村两委的鼓励帮助下,沈志超卖掉木船,并向银行贷款70多万元,打造了一艘钢质渔船。钢船马力足、行航稳、抗风浪能力强,出海捕鱼安全许多,产值也比木船时翻一番。

“行船走马三分命。出海捕鱼既有收获也有风险。”沈志超指着钢船上的卫星电话介绍道,“以前出海大家都用对讲机,通话距离一般40多海里,跑太远啥都联系不上。现在钢船上装有卫星电话,出航100多海里也能和家人说上话。”

“最开心的事情是满载而归。”沈志超叙述,“出海多天,面对的都是茫茫大海。返航途中,望见灯塔的感觉特别美好。看到灯塔,就意味着到家了。”

澳角村是东山县最偏远的渔村,近一半的村民主要从事海上捕捞作业。在这里,像沈志超一样的船长还有许多。近年来,该村结合当前渔业形势,抓住中央“油补”的惠民政策,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燃油补贴的有序发放工作,努力协调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扶持渔业生产发展,为渔民贷款造船牵线搭桥,引导渔民将木质渔船升级为钢质渔船,拓展远洋捕捞,勇敢闯海致富。

目前,全村拥有钢质渔船185艘,鲍鱼、对虾、海带、紫菜等养殖场128家,各类水产品加工厂38家,年产值4亿多元,创税2500万元。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于伟国: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人民日报报道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开创了一系列生动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形成了丰富的“三农”工作理念。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福州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生态美百姓富乡村兴人心齐

雷坤全家宾客如云。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每到周末,都有不少游客来到连江县小沧畲族乡利洋村,参观山仔水库风光,品尝当地美食。 利洋村是山仔水库移民搬迁纯少数民族村,畲族文化保留完整,也是我市已完成“幸福家园”建设的906个村之一。村民依托山仔水库的青山绿水,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畲乡幸福家园。 近年来,我市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

澳角,一个海角渔村的振兴之路——耕海记

澳角村钢船停泊在港口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 俯瞰东山县东南突出部,在龙、虎、狮、象四个小岛屿的守护下,澳角村沐浴着冬日暖阳,三面朝海,安静坐落。 走进澳角渔港,几十艘钢质渔船在海面上整齐排列,等待着再次远航的冲锋号角,默默地讲述海边人家勤劳勇敢的耕海故事...

厦门市政协提案聚焦农村发展 振兴乡村“共享”两字做文章

台海网1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常海军)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话题也成为了此次两会不少提案的关注点和热点。一份份提案对厦门市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共享单车的兴起,将共享经济推向一个新高度,并不断涌现共享汽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金融、共享健身房等细分领域。   城市中的共享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农村却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