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异国风情坐落花园中
走进漳州芗城区胜利西路4号,仿佛走入一个大花园,进门左边一幢两层楼的红砖建筑,即二号楼,楼为一字形排开,墙体红白相间,大红灯笼高高挂,风姿绰约。目前,这里是一座茶楼。
再往前走,右边另一幢二层的红砖建筑掩映在绿树中,和二号楼不同,这栋楼的外墙以红色为主,屋顶也是红色瓦块砌成,高高耸起。这就是四号楼,目前主要是漳州宾馆办公楼。
而再往前走,正对漳州宾馆大门有一座假山,假山背后一栋米黄色外墙的二层小别墅,就是三号楼。这栋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洋楼,门窗和屋顶雕饰十分精致,有西式的门楼窗花,门上写着“漳州市新经济组织英才协会”字样,也作为茶楼使用。
下午时分,漳州宾馆内车来车往,茶楼门口的红灯笼在风中摇动,一些人在门口聊天,十分休闲。来往这里的人们,都只知道这里是饮茶会客叙旧的好去处,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它们曾经有过的热闹辉煌。“二号楼、三号楼当年都是接待领导的,特别是三号楼接待的都是中央首长,来漳州的大人物都住在这里。而四号楼,当年是专员办公楼。”漳州宾馆原副总经理周海泉介绍。
探源:建于上世纪50年代
据介绍,三栋楼中,四号楼最早建,当时作为专员办公室。“专员相当于后来的市长。”周海泉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里被军事管制,直到文革后才还给地方,划给了漳州宾馆。1985年,这里被当做漳州宾馆办公楼使用,周海泉当时就在这栋楼办公。
二号楼、三号楼的来历也不简单。据周海泉介绍,二号楼是1956年建成的,当时称为龙溪地区高干招待所,文化大革命以后,改为龙溪专署第一招待所。而三号楼建于1959年,建成后就开始接待宾客,在当时被称为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