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吴斌:
20年,充满了“酸甜苦辣”
20年前,这里是一片荒滩野岭;20年后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崛起了一座新港城雏形。
这艰苦的创业过程,恐怕只有建设者们最能体会。
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吴斌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漳州开发区从无到有,可以用4个字总结———“酸甜苦辣”。
“当初,招商局集团响应中央的号召,为了迎接‘三通’与台湾方面形成配套,决定在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建设出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吴斌说。
但是,即便如此,在起步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我有一句话一直想说,漳州开发区其实是‘生不逢时’。”为何吴斌会这样说呢?
吴斌解释说,当初漳州开发区是在赶着小平同志南巡的热潮,提出的这个项目,而且是以最快的时间,推进了这个项目的立项。
“漳州开发区的优势,就是区位优势和岸线优势。但是这里除了山就是海,就是一个小渔村。要把它建成一个港口,就必须开山填海,其开发成本非常之高。”
厦门,近在咫尺,一海之隔。但是当时没有水上交通,而距离漳州市,也有70多公里。“因此,在城市依托上,也是很薄弱”。
1992年开工之后,正好面临全国开发区的清理。“当时国务院提出,要保护耕地,清理整顿开发区。”这个政策,给了漳州开发区当头一棒。
所幸的是,1993年,邹家华同志来到漳州开发区考察时,给当时的漳州开发区抛下一句话:漳州开发区各大股东,在这里开山填海造地建港口,不占良田,少占耕地,这很好,应当鼓励。
邹家华同志还提出,厦门港应该往南延伸。
就是那次领导的考察,给漳州开发区人吃了颗定心丸。
但麻烦还是接踵而至。1995年,台海关系出现紧张;1996、1997年,出现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一连串的麻烦,让其他股东对漳州开发区产生了信心上的不足。
直到2002年之后,漳州开发区才走上提速发展的轨道。
“漳州开发区这20年,前10年走得很累;后10年,虽然是急速发展,如果纵向比,我们觉得它的变化是翻天覆地;如果是横向比,我们觉得我们的速度还是有点不尽如人意。”吴斌如是说。
如今漳州开发区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另外一个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新的规划理念提出:福建省把南太武滨海新区作为未来十年发展的新兴区域,而漳州市又把漳州开发区作为南太武新区的核心区来定位。
“因此,我觉得很有信心,去实现它。当然,从一个穷乡僻壤,到现在的新兴城区,其中的艰辛,只有我们这些建设者才能体会。”吴斌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