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预计七八个台风登陆或影响福州
4月1日起入汛,防汛指南请收好
连日降雨,闽江水位有所上升。
4月1日,福州进入汛期。今年福州市汛期有哪些特点?怎样保障防汛安全?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福州市气象局、福州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
福州4月1日进入汛期
根据《福建省防洪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每年4月1日至10月15日为全省汛期,意味着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候到了。
记者从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福州从4月1日起进入汛期,汛期持续时间长。
汛期福州天气如何?根据福州气象部门最新预测,前汛期(4月~6月)福州总降水量500毫米~590毫米,略偏少;夏季(7月~9月)总降水量除闽清略偏少(380毫米~420毫米)外,其余大部偏多一两成,总降水量为600毫米~800毫米。
气温方面,前汛期平均气温全市偏高 0.1℃~1℃,大部城区25℃~26℃,出现“五月寒”的可能性较小。夏季平均气温全市偏高1℃~2℃,大部城区29℃~31℃。大于等于37℃的高温日数偏多。
台风方面,预计今年登陆或影响福州的台风有七八个,较常年(7个)正常至略多,台风总体强度偏强。
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
当前,福州各级各部门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结合福州市防汛工作实际,扎实开展2025年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据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在压实责任方面,印发城区防内涝工作责任清单和汛前防内涝整治工作责任清单,确保重要区域、重点部位防涝责任落实到人。全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完成预案修订上报工作,完善细化先期处置、现场指挥、转移避险、自救互救等内容。组织各级各部门在本辖区和本行业开展汛前安全隐患问题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在应急保障能力方面,市级建立起以消防救援力量、28支市直行业专业救援队伍为主力,18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驻军部队为后援的应急救援体系,县、乡、村共组建3286支3.5万人的抢险队伍。目前,全市储备有橡皮艇359艘、冲锋舟157艘、移动排涝设备557台、龙吸水67台等各类物资装备。
在业务培训方面,举办2025年福州市防汛业务培训班,全市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分管领导、防汛业务骨干和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共200余人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防灾减灾“应急仓”的福州市应急综合保障基地,已于今年初揭牌成立。基地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与调拨、社会救援力量集结、应急技能培训三大职能,储备有64类应急物资,包括冲锋舟、移动泵车、帐篷、折叠床等防汛、防火、救灾三大类物资,并配备了先进的通讯和指挥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指挥。
救援人员从十八重溪救出被困者。受访者供图
汛期注意户外安全
防灾减灾,重在预防。眼下春暖花开,涉水户外运动升温,户外遇险事件时有发生:3月22日,3名男子在白云洞附近崖壁受困,3名男子在马尾君山区域迷路被困;3月23日,两名登山者被困福清一都镇太坑山;3月24日,两名男子被困闽侯十八重溪一带;3月26日,一男子在闽侯上街岭头坪山林被困……
其中,十八重溪的救援难度较大。救援人员介绍,溯溪的危险性高于登山等户外活动。十八重溪有24条支流,里面既有幽潭飞瀑,也有奇峰绝壁,溯溪难度、强度非常大。特别是在腹地线路(未开发区域)有不少崖壁,落差极大,溪谷内无信号,一遇大雨溪水就会暴涨,不适合一般驴友。
福建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提醒:马尾康坂溪、白眉水库、芙蓉溪、十八重溪腹地、大青坑等户外溯溪线路风险较高,市民不要轻易前往,建议选择鼓山、鼓岭、磨溪、白云洞等休闲线路。
提前掌握自救方法
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是各级政府和百姓防御灾害的重要信息。
目前,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覆盖率逐年提高,市民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渠道获取。气象专家介绍,气象部门通过电视、广播、官方网站、气象LED显示屏、微博和微信等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服务产品。市民可以下载“知天气”App,或关注“福州天气在线”“福州预警发布”微信公众号,或在闽政通、e福州上搜索“气象服务”模块,以及拨打12379声讯电话询问来获取天气预报、天气实况、雷达回波和台风动态等气象信息。
气象部门提醒:前汛期可能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请注意防范持续性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那么,碰到山洪或溺水等情况,如何防范与自救呢?
应急管理部门提醒:山洪前兆现象包括溪沟的流水非常浑浊,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的轰鸣声或闷雷声,能闻到异常臭味或听到动物的嘶叫等。遭遇山洪,市民要选择就近的安全线路沿山坡横向跑开,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如果多人被困洪水中,要选择纵队的队形,一个人正面承受洪水冲击力,其他人在后面给予支撑,不要选择手拉手的横向队形。
市民如果遇到溺水,可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指引,采取“救生五步法”。
叫: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千万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救以获得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
伸:近距离救援时,可以将皮带、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把他拉上岸。为了避免刺伤溺水者,伸出工具时要从侧面移动。
抛:远距离救援时,可以采用抛掷法进行救援,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空的矿泉水瓶、塑料桶、救生圈、木板等抛向溺水者,帮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划:如果现场有小船、竹筏等,受过必要训练的专业救援人员可使用工具划向溺水者,要从侧面接近,并从船尾把溺水者拉上船。
游:需要经过专业救援训练方可下水救人;等待救援者需保持冷静,不拼命挣扎,听从救援者指挥。
来源: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