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鸟中大熊猫”再度现身福州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州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再度现身

林业部门建议市民不要打扰

记者28日从福州市林业局获悉,“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再次现身晋安山间林地。去年,福州市郊首次记录到该物种,黄腹角雉再度现身市郊对研究其分布和扩散意义重大。

红外相机下的黄腹角雉。(晋安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供图)

“此次拍摄到的是只雄性黄腹角雉。”晋安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科负责人吴丹告诉记者,他们在野外布设了120台红外相机,每个季度回收一次,这几日在整理影像资料时发现,2月23日14时17分,黄腹角雉又出镜了。

镜头下,这只黄腹角雉正警惕地回眸。发生了什么?顺着它的视线,一只棕褐色小麂出现在黄腹角雉后方,似有驱赶黄腹角雉之意。黄腹角雉并不服气,二者像是在对这片领地“宣示主权”。

这次的发现让工作人员兴奋不已。去年底,福州植物园宦溪园区记录到一只雌性黄腹角雉。“结合两次发现,可初步推断,两次发现的黄腹角雉不是迷鸟,极大可能在福州有稳定种群,只是数量极度稀少。”吴丹说。

黄腹角雉属于中国特有鸟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仅分布在亚热带高海拔针阔混交林中,性好隐蔽,不善飞翔,常年栖息在海拔600米至1800米的山林里。

“福州城郊一带人类活动较为密集,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能拍摄到黄腹角雉,算是非常难得。”吴丹介绍,为充分了解地方生物多样性,去年起,晋安区组织开展了一项豹猫、小灵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哺乳类动物专项调查,并借此机会将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纳入调查范围,对域内野生动物种群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随着新记录的不断出炉,福州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发丰富。此次调查中,发现小灵猫、中华鬣羚、豹猫等兽类,黄腹角雉、白鹇、白眉山鹧鸪、仙八色鸫、凤头鹰等鸟类,以及阳彩臂金龟等昆虫。

这些珍稀物种,一般生活在森林茂密、植被丰富的地方,它们在福州被发现,也意味着本地有优越的生态条件。野生动物专家刘鹏宇表示,乌山、鼓山、鼓岭、福山郊野公园等都有原生物种的分布,一些野生动植物也越来越适应福州的环境。

市林业局资源站副站长沈秋林表示,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摸清了福州生物多样性的“家底”,为全市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措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林业局发出倡议,市民尽量不要去寻找、打扰黄腹角雉,让它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自由生活。(福州日报记者 蓝瑜萍)

相关新闻
闽北发现大型黄腹角雉族群【组图】

  3月9日在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拍摄的黄腹角雉。   近日,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发现一个由22只黄腹角雉组成的种群。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雉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华社记者 梅永存 摄   3月9日,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一群黄腹角雉在觅食。   近日,福建省建瓯市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现身漳州东山

台海网2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 通讯员 陈卓涵 朱春燕 文/图)近日,漳州东山县西埔镇双东湖湿地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黑脸琵鹭!它们作为全球濒危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次“造访”东山,不仅为这片湿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体现了东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据...

穿越5.5亿年!漳州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桃花水母

台海网7月2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刘龙 通讯员 刘秋明 文/图)7月17日,漳浦县大南坂镇清泉岩下游的一家茶舍水塘里,发现了大量的桃花水母。这是有记载以来漳州首次发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的发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也证明了鹿溪上游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早上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海龟在厦接受救治:伤口有好转 生命状态逐渐恢复

6月12日,漳州市东山县相关部门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海龟,并被送到厦门海底世界接受治疗。如今,这只绿海龟救治情况如何? 在厦门海底世界,记者看到了这只绿海龟,这只绿海龟长约62厘米,背部宽约42厘米。工作人员说,这只绿海龟刚获救的时候,生命状态比较差。 厦门海底世界工作人员 吴其恩:它就一直在上浮,不愿意下潜,无法进食,腹甲有三厘米一...

厦门海关查获2件羚羊角制品

台海网3月2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谢臻 文/图)近日,经专业机构鉴定,厦门机场海关此前在入境旅检渠道查获的2件动物角类制品为高鼻羚羊角制品,总重364.87克。   据介绍,此前,一名旅客经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入境,选择无申报通道通关。现场关员在行李箱底部发现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