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右三)和彭波(右二)向市救助站送锦旗。(市救助站供图)
23日,在福州市救助站,来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彭涛终于见到苦寻多年的弟弟彭波。15年分离的痛,辗转多座城市日日夜夜寻找的疲惫和撕心裂肺的想念,都在相见的这一刻化作一个紧紧的拥抱。“我们盼着这一天盼了15年!”彭涛泪流满面。
2009年,彭涛和彭波兄弟俩跟母亲在泉州打工生活,患有抑郁症的彭波在一次外出时不慎与家人失去联络。一家人发动亲朋好友,走遍大街小巷,四处打听、张贴告示、蹲守车站、求助警察,用尽办法寻找他。
2017年4月,福州市救助站接收了一名约37岁患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经过多轮次、多渠道的寻亲,依然无法查明他的身份。市救助站为他办理了落户手续,取名“王伍”,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后来,他先后被安置在福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市精神病人疗养院,得到良好的照护与治疗,身体状况也逐渐恢复。
落户安置并不意味着寻亲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今年6月,湖北省公安机关再次采集彭波的妈妈潘秀珍的DNA信息,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很快,DNA比对实验室传出好消息,比对中福州救助站落户安置人员“王伍”。原来,他正是彭波。
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广州打工的彭涛连夜乘火车赶到福州。“听说弟弟找到了,我内心十分激动,感觉像做梦一样。”15年间,他无数次想象和弟弟再次相见的画面,现在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8月23日,彭涛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彭波。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将彭波带到彭涛面前,并问他:“还记得这是谁吗?”他一眼便认出自己的哥哥:“记得,这是哥哥。”看着眼前衣着整齐、面容白净的弟弟,彭涛感叹道:“如果不是来到救助站,他不知道还要吃多少苦,我们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见面。”
这次重逢,兄弟俩等了太久,他们手捧一面写有“无私寻亲弘扬正气 品德高尚彰显真情”的锦旗,道不尽对福州市救助站的感激之情。
考虑到彭波已在福州落户安置,福州市救助站积极做好“王伍”户口的注销工作及认亲返乡准备,真正帮助彭波回得去、留得住。眼下,兄弟俩已经回到家乡。
“一次次的寻亲过程中,我们更多体会到亲人的别离之苦和家人重新团聚的欢乐,这些鞭策着我们继续向前。”福州市救助站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十年,救助站寻亲成功293人次,后续将继续借助警务技术、互联网平台力量,为更多的离散家庭送去团圆的希望。(记者 叶欣童 通讯员 黄沣)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