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00后学生,从家乡旅游热点出发,撰写了一篇8000多字的题为《数据洞察与民宿服务革新——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的调查研究报告,并在第39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行为和社会科学二等奖。这是最近发生在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高一(2)班学生林启哲身上的故事。
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学生林启哲(右)和老师讨论作品。
管理民宿衍生调查项目
去年暑假,当同龄人还在享受假期时,林启哲已经肩负起管理自家民宿的重任。正是这次特殊的管理经历,为他带来了一场民宿行业的深度探索之旅,并最终催生出一个很有意义的调查研究项目。
偶然发现的一条差评留言引发了林启哲对民宿服务质量的深入思考。他发现,随着平潭旅游市场的繁荣,民宿数量迅速增加,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种状况让他深感担忧,同时也点燃了他想要深入调研、寻找解决之道的热情。
在指导老师邓彩虹、黄燕蓝、陈林晨的帮助下,林启哲开始了他的调研之旅。他利用Py-thon爬虫技术收集了大量数据,并设计了针对民宿经营者和游客的问卷调查。他利用周末前往北港村、长江澳等热门旅游地点,与民宿经营者和游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
“调查工作从9月份持续到12月份,遇到了不少困难。初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数量有限,收集到的数据不足以支撑我的研究。于是,我决定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范围更广,样本更多。这次,我不仅将问卷发送到民宿经营者微信群,还向大量游客发放问卷,以期获得更广泛、更深入的反馈。”林启哲说。
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努力,林启哲终于完成了调查数据的整理。但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又成为他的新挑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实地访谈了文旅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构建了数据模型,对平潭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林启哲说。
融合多学科探究新方向
在广泛收集关于平潭民宿行业的数据后,林启哲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把收集到的庞大数据转化为直观、易于理解的图表和报告。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指导老师邓彩虹、黄燕蓝、陈林晨的专业帮助,学会了数据洞察,构建了精准归因的数据模型,深入分析平潭民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独特视角,对政府、民宿经营者、行业协会提出“文化赋能”、创新“民宿+”模式等具体建议。
“这次调查研究作品涉及信息技术、政治、地理、历史多个学科的融合,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邓彩虹说,她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教授林启哲如何把收集的数据转化为清晰明了的图表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同时,老师们还协助林启哲修改调查研究论文,模拟答辩现场,为他更好地备战比赛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是得益于这些精心准备,林启哲的参赛项目从众多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在终评现场,林启哲凭借对项目的深入了解和充分的准备,面对评委的问题对答如流,赢得了高度评价。
对于这次比赛的经历,林启哲表示,不仅提升了其数据分析能力,还让他对民宿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未来,他将继续完善自己的项目,为平潭民宿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创新性思路和实际可行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像林启哲这样将家乡发展作为参赛项目的例子还有很多。邓彩虹老师笑着说:“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的未来大学选择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很高兴看到学生们能够关注家乡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生加入这一行列中,共同推动家乡的进步与发展。”
来源:平潭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