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乌山摩崖石刻:罕见的文化宝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州晚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福州,“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蜚声全国;而毗邻三坊七巷的乌山,凭借蔚为壮观的摩崖石刻群,被一些行家赞誉为“一座乌石山,半部中国书法史”。

乌山摩崖石刻的书法何以得此褒奖?本期栏目邀请鼓楼区本土书法家、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柳卫松和鼓楼区园林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建国,举典型例子,谈谈乌山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摩崖石刻“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显地缘特色

“寿山福海”诉百姓心声

在邻霄台南畔,全省单幅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海阔天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柳卫松赞叹不已。这幅榜书分为“海阔”“天空”,两处石刻相隔十余米,崖高均为5.6米。“海阔”单字径高2.7米、宽2.3米,旁款字径高0.35米,写着“康熙壬子(1672年)秋八月”;“天空”单字径高2.72米、宽2米。

“纵观全国,在海拔不足百米的城中山上,这么大面积的摩崖题刻非常罕见。”柳卫松说,这两组碑体,书写严肃端庄,笔画平稳凝重,极具艺术价值。

如此大幅石刻却没署名,作者是谁,至今尚无一致答案。李建国说,有学者认为是清代邻霄台的修复者萧震。因为清代福州人、翰林院编修谢道承在登邻霄台吊唁萧震的诗词中,间接提及此事。

金石难灭,传之久远。“海阔天空”描述的是古时登顶乌山邻霄台,所见福州海天交接的壮美景色,也表达作者触景生情的宽广心怀。

在与“海阔”“天空”相隔不远的邻霄台西侧,一副字径88厘米的榜书“寿山福海”以行书勒刻山崖之上。苍劲有力、一气呵成的大字,笔势虚实交融,完美体现了书法艺术力道的变化,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勒刻技术水平。

这幅石碑,上款为“镇闽将军晴村庆霖题 盐法道鉴轩陈观勒石”,下款为“嘉庆五年(1800年)春日楚僧寄尘书”。

“海阔天空”是福州的地缘特色,加上“寿山福海”,更反映了福州人对家乡的挚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台群公”铭留印记

“神游”纪念抗倭英雄

从唐至今,乌山上的摩崖石刻不曾断代,连“短命”的元代,都留下印记。

道山亭侧,一副由孔子第53代孙孔汭(读ruì)题刻的有关江南行台群公的铭文中,有个“王伯颜不花彦芳”的奇怪名字。李建国介绍,此人本名王彦芳,由于元代中后期民族文化交汇融合,有些汉族人士为了追求政治地位,便在本名中加入蒙古名字,王彦芳加入“伯颜不花”后,就成了“王伯颜不花彦芳”。

柳卫松介绍,这幅元代至正年间的题刻字体,用的是元代赵孟頫的楷体,字形端秀、刚劲有力。

能够反映历史的乌山摩崖石刻,不止一幅。在乌山东南麓,落款明万历丁亥(1587年)曾楷芳书的榜书“神游”,既体现乌山美景带给观赏者“天阙恍神游”之感,背后还有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李建国介绍,大约在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犯境,福建提学副使宗臣负责守卫古福州城西门,拯救数万名福州百姓。宗臣离世多年后,百姓依然满怀感激,在乌山镌刻下“神游”二字,纪念这位对乌山美景心驰神往的抗倭英雄。

柳卫松说,“神游”二字是唐代褚遂良体的行书,字体自然、布阵疏朗、笔势苍劲有力。

字体齐全异彩纷呈

“第一山”写法各有神韵

乌山现存160多段摩崖石刻,其中不乏米芾等大书法家的亲迹,字体涵盖篆、隶、楷、草、行,各臻其妙,内容涉及榜书、题名刻、纪游刻、记事刻、祈福刻等。

“镇山之宝”般若台铭开启了福州摩崖石刻的文化曙光,全文4行、24个小篆:“般若台 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李阳冰书。”“般若”是梵语,寓意“智慧”。

李阳冰是“诗仙”李白的族叔,擅长小篆,与“小篆之祖”李斯合称“二李”。

李白赞李阳冰的书法:“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康有为赞李阳冰的“般若台”:“篆书大者唯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冲融,允为楷则。”

柳卫松介绍,小篆笔画匀称、线条圆润,字形没有锐利棱角,看起来非常柔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说到乌山的“第一山”石刻,大家熟知位于天皇岭的摹米芾行书“第一山”。其实,今邓拓纪念馆内,还有一处清道光年间邑人林材以隶书篆刻的“第一山房”。

柳卫松认为,“第一山房”的隶书,用的是祖籍福建宁化的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的字体。“第一山房”字形方正有力,与米芾笔势流动、意态活泼的“第一山”各有神韵。

乌山摩崖石刻,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库,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历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实物资料。(记者 雷岩平 朱丹华 刘珺/文 池远/摄)

来源:福州晚报

相关新闻
黄荣春:福州摩崖石刻“活字典”

黄荣春。   在福州研究摩崖石刻,绕不开今年85岁的文博研究员、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黄荣春。继出版《福州摩崖石刻》《福州十邑摩崖石刻》《福州摩崖石刻(增订本)》之后,下月他又将出版120万字的《闽都考古录》。22日,记者采访了他。   皓首穷经 行遍福州宁德   黄荣春说:“...

福州连江青芝山60处摩崖石刻重焕光彩

覆釜山的“天书石刻” 。林华庚 摄 青芝山是福建五大名山之一,左宗棠、林森等历代名人在此留下题刻。记者13日获悉,青芝山又有60处摩崖石刻完成翻新工作,焕发光彩,成为游客打卡好去处。 60处摩崖石刻“美容” 据初步统计,连江县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青芝山留有121处摩崖石刻,...

体验拓印技艺 传承非遗文化

台海网7月1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通讯员 陈志燕)日光岩以其奇绝怪石、幽然壁洞、沙场寨门令人慕名,而巨岩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为日光岩秀美的自然风景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这是鼓浪屿多元文化的重要文物见证。7月17日上午,由厦门市鼓浪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主办,厦门惠和石文化园协办的“易石为纸,承古拓今”活动顺利举办,带领大小朋友们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

厦门集美发现朱熹手迹摩崖石刻?与同安北辰山“仙苑”二字相似

▲集美坂头水库疑似朱熹题刻。 林志杰 摄   ▲同安北辰山朱熹题刻。 吴稳水 摄   台海网5月19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集美坂头水库库区的一块大石头上发现朱熹款的摩崖石刻,之前好像很少有人提及。”从事石刻行业的蔡先生昨日带记者找到了这处摩崖石刻,这处石刻是他几天前...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曾现满山白梅盛开景象

圣墓曾现满山白梅盛开景象 灵山自古为文人墨客所喜欢,明代泉州文人生活风雅,喜欢到灵山赏花小酌,风动石上也留有历代摩崖石刻 航拍圣墓 核心提示 伊斯兰教圣墓,简称“圣墓”,位于泉州城东门外的灵山南麓,是七世纪来到泉州的两位伊斯兰教圣徒“三贤”和“四贤”的安眠之地,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墓是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史迹,与清净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