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揭晓了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入围项目和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福建沿海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
标志先民审美觉醒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平潭南垄村东北,地处山麓坡地,东距大海约3公里,北距大海不及1公里,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是福建沿海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闽台史前文化之源。
遗址位置图
2017年至今,经过多次发掘,取得重大收获。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群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平潭综合实验区博物馆共同发掘。
据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介绍,距今约6000~4500年的台湾大坌坑文化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代表性遗存,因平潭壳丘头文化与之存在诸多相似,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台湾扩散的重要出发地。
壳丘头遗址陶器
西营遗址陶器
龟山遗址陶器
东花丘遗址陶器
1985年,福建博物院派出考古队,对壳丘头遗址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一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出土的陶器中,最具特点的是贝齿纹陶器,标志着先民审美的觉醒。那时,生活在海岛上的先民们,就地取材,利用蚶类贝壳边缘的自然纹路,直接压印在陶坯上形成“贝齿纹”,然后进行烧制,形成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征的生活器皿。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年。
壳丘头遗址群代表性动物遗存
关联台湾大坌坑文化
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通过这些纹饰、器型的比对,考古学家们发现壳丘头文化跟台湾的大坌坑文化有很多共性。两地出土的陶器都以粗绳纹、夹砂陶为主要特征,很多都印有相似的波浪纹、贝齿纹、指甲纹和刻划纹等,反映出两岸先民对大海的热爱与崇拜,是两岸先民共同的文化符号。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相关人员解读,从学术价值与意义而言,壳丘头遗址群建立了东南沿海岛屿地区距今7500~3000年考古学文化序列;同时全面揭露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也反映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多样化的生计模式兼具了大陆性和海洋性特征,而且这种特点贯穿7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
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考古学研究是探索中华文明海洋性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表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项目的发掘,意在以面向海洋的视野,揭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宏大进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文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供图
来源:智慧海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