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年俗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风情。这几日,福州街头已陆续挂上了大红灯笼,大街小巷是满满的喜庆的年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又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
福州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而又独特,这些习俗不仅展示了福州人民对祖先的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你知道老福州传统“做年”持续多久吗?福州人在过年期间都会吃些什么?近期在网络平台上频频出现的“游神”,又有怎样有趣的故事?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福州鼓西路上年味十足
福州传统“做年”分为四个阶段
不同于普通话的“过年”,福州的年是“做”出来的,福州传统的“做年”一般认为分为四个阶段,从腊月初一“筅堂”开始,到“祭灶”、经除夕、正月新年,至“拗九节”结束。
福州民俗专家、摄影家林聪生告诉记者,每年腊月,福州人就进入过年程序了,腊月初一,福州人在家里大扫除,称为“筅堂”,把晦气清理出去,迎接新年。腊月十六,称为“尾牙”。在过去,每到这一天,各商家行号祭祀土地公并将祭祀的食品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这种习俗也延续至今,如今各公司企业年末举办各种年会、聚餐等,也有“做尾牙”的缘故。腊月二十为“封印”的日子,在古代,官府工作人员在这一天将官印封存起来,开始放假,故得此名。
腊月二十之后,福州家家户户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包括杀猪、宰(鸡)鸭、(滷)卤货、糟鱼、做斋等,还要炊红糖粿、白糖粿、肉丸、菜头粿等迎春四味食品,迎接将到来的年。出嫁的女儿在廿到廿四这段时间里往娘家送年货,称为“送年”。此时娘家备好 “年糖年饼” “花花面壳”交给女儿女婿带回送给外孙、外孙女。它也是腊月廿四“祭灶”要用的物品。腊月廿四到廿九这段时间,旧时福州城内鞭炮声不断,这家放完那家放,每家每户都要“分年”祭天地,感谢天地一整年给家里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祈福明年能够更好,这段时间福州城内年的味道最浓。
除夕的前一天,是福州人“做小岁”的日子。林聪生说,在这一点上,福州与北方不同,北方有做“小年”,而福州是做“小岁”。“做小岁”这一天,旧时福州在外工作的人都会悉数回家,在大家族里要开“家庭会议”,协调家族中重大事务、调解家庭矛盾,将家族问题一次性解决,这样到了第二天除夕时,大家都没有矛盾,能开开心心地过年。
在除夕夜,福州人要“守岁”,放烟花爆竹。林聪生提到,在过去,福州人会用竹木叠成一个井字形的架子,放在院子里,燃烧并不断往火堆撒盐,火堆中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称“烧火炮”。这时,小孩戴上“花花面壳”,大人给压岁钱,目的是为了驱除邪气。
大年初一福州人一般不出门,在家中“守财”。到初二才开始陆续出门拜年。正月初二、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办春酒会亲”;到了正月初四,各店铺就放鞭炮接神、开假做生意了;初五,学子需要“上斋门”,到私塾报名,拜孔子、拜先生。从正月初二、初三开始,旧时在台江电影院、南后街、观音井附近的街面上陆续有人开始摆花灯出售,到正月初八,花灯已经进入鼎盛阶段,故有“元宵但看初八灯”的说法。林聪生告诉记者,现在福州的花灯都集中在南后街,届时,各位市民也可前往观赏。
正月廿九,也是福州的特色节日,叫“拗九节”,又称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拗九粥”祭祖后,会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在这天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给自己的父母亲或长辈。若父母亲或长辈岁数含有“九”的,要给他们“送九”。“送九”即送太平面、蛋、猪蹄或鸡等食物,让父母亲或长辈平安“过九”。至此,福州人过年算是结束了。
春饼、线面、菜头粿
福州特色过年美食有这些
除了传统的鸡鸭鱼肉之外,福州人过年还会吃特色美食。据林聪生介绍,福州人大年初一第一餐需要吃加了鸭蛋的线面,称为“平安面”,办春酒的第一道菜则是春饼。记者了解到,春饼是用以面粉做的薄皮卷上炒熟的豆芽、韭菜、香干、肉丝、虾干等馅料,讲究的人家用油炸,叫炸春,酥香可口,有“春到财到”“春卷包财”之寓意。
另据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福州人过年会喝特色传统黄酒“青红酒”,吃“三粿”,即“年糕”“菜头粿”“肉丸”,独具福州特色。
平平安安度一岁
福州人怎么给“压岁钱”?
据民俗专家郑子端介绍,压岁钱的来历有两个寓意,其中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福州地区,来拜年给红包大部分是在大年初四前,一般亲戚晚辈来家里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红包,还有橘子,代表着吉利的意思。如果是第一年的新婚夫妇来拜年,还要煮上一碗热腾腾的肉燕汤,祝愿他们平平安安。”郑子端说,过年发红包的风俗源远流长,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之情,是送给孩子的护身符,希望能保佑平安,逢凶化吉;同时晚辈给长辈红包表达了敬重之心,是给长辈压岁的,希望长辈可以健康长寿,这都是福州人的心意和祝福。
祈求平安健康
福州“游神”火出圈
近几年,福州“游神”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圈,记者打开某平台搜索“游神”,一条4.2万人次点赞的视频下方,有网友感叹“福建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四方步的神仙很帅气”等。
福州的神明众多,在游神活动中,每个村落习俗都不尽相同,大约是从正月十三左右开始,到“拗九节”前结束。林聪生介绍,最具有代表性的为正月十五游神“临水娘娘”陈靖姑,陈靖姑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是福建最有影响力的陆上女神。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住福州城门的郑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村每年的游神定于正月十一,“游神”是神明巡视全村,村民向神明拜年,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顺利。郑先生表示,游神活动对年轻一辈来说,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游神本身,在游神当天,全村的人都需要回村,是难得的相聚的机会。“很多人已经不住在村子里,但到了这一天,大家都会回到村子里,欢聚一堂。例如胪雷村,目前已经拆迁大半,到了游神时,村民还是会聚在一起,举行盛大的活动。”
郑先生认为,游神已经成为老人的牵挂,年轻人的羁绊,是两代人的连接,有着传承、相聚的重大意义。
来源:智慧海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