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福建连江浮曦村:红树林里养红蟳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秋风响,蟹脚痒”。连日来,福建连江县马鼻镇浮曦村的百亩红蟳养殖基地迎来丰收季,几万只在基地红树林滩涂上养殖的红蟳开始捕捞上市。

  9月14日,记者在红蟳养殖基地滩涂上看到,趁着潮水未落的间隙,村民驾着小船把涨潮之前放置在滩涂上的蟹笼捞起,将“误入”笼子的红蟳倒入塑料盆中,运到岸边出售。退潮后,细密的红树林树根间,成群的红蟳挥舞着大钳子“横行”,随后又一溜烟躲进洞穴,不见了踪影。

  村民驾着小船把涨潮之前放置在滩涂上的蟹笼捞起。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红蟳,俗称青蟹,肉肥味美,营养价值高。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植物群落,素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在红树林里养殖红蟳,不需投放任何饵料,以红树林生态系统附生生物和鱼类作为红蟳的饵料;红蟳的排泄物还能为红树林提供肥料,有利于红树林的生长。”浮曦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许梁说。

  “这是刚捕捞上来的,很新鲜,跟其他地方相比,长在红树林里的红蟳味道更加甘甜肥美。”浮曦村村民甘淑芳端着一盘蒸熟的红蟳说,当地生态环境好,红蟳长得快,养殖3个月就达到上市的标准。

  浮曦村村民甘淑芳展示一盘蒸熟的红蟳。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浮曦村地处福建省沿海东北部的罗源湾,该水域咸淡水交汇,养分丰富,适合养殖。多年前,泛滥成灾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侵占村庄周边的海滩,本土湿地植物生存空间萎缩,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减少,极大威胁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2018年,在当地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村党支部发动村民将互花米草铲除,种上850亩红树林。

  今年以来,浮曦村利用红树林滩涂的丰富资源,投放10万只红蟳苗进行养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据测算,红蟳年销售额预计约10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了这片红树林后,生态好了,红蟳不愁卖,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许梁说。(新华网 记者魏培全)

相关新闻
东山再造“海上森林”

据福建日报8月26日报道 近一年来,漳州市东山县实行海洋生态修复,大规模开展红树林人工复种。截至目前,已在礁头村、大产村等地完成海湾造滩和3096亩红树林种植任务,努力重现“海上森林”的生态景象,同时探索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努力提高红树林的生态旅游价值和科普价值。 ...

东山:完成海湾造滩并种植 红树林3100多亩

8月14日,在东山县杏陈镇礁头村,以前杂乱无序养殖的海湾滩涂,已变成了一片片正开枝长叶的红树林。近一年来,东山县积极实施东山湾生态修复项目——红树林种植,截至今年8月上旬,已在礁头村、大产村等地完成海湾造滩和3100多亩红树林种植任务。   谢汉杰 摄影报道 来源:闽南日...

感知生态中国|守护红树林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沿岸,分布着大片常绿乔木和灌木,被称为红树林。红树林对于维护海岸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范围内,红树林面积正在锐减,而在中国,红树林的面积却不断在扩大。新华社记者周阳邀请来自缅甸的留学生徐成兰,深入探访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

“红树林之城”展现生态和谐之美【图】

在湛江市金牛岛,游客在栈桥上参观红树林(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广东省湛江市蜿蜒绵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量红树林,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红树林之城”湛江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红树林,展现生态和谐之美。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俯瞰湛江市区海边的红树林(5...

漳州龙海:蓝色海岸线上的生态活力

航拍下的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全省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区域内的红树植物共5科7属10种。 春日暖阳下,绿的不仅是农田和山林。在我省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园林工人在曾经被互花米草侵蚀的滩涂上重新种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