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测量、记录从大樟溪流域采集的样本数据。(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供图)
齐氏罗非鱼、福寿螺、克氏原螯虾……记者29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为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摸清福州市外来物种入侵状况和发展趋势,今年年初福州正式启动渔业水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据悉,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组织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技术人员,分4组对福州13个县(市)区的24个水域(河流或库区)及部分沟渠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作业,调查重点主要围绕闽江支流梅溪、大樟溪、大目溪、敖江上游岱江及山仔水库、安仁溪水库、金水湖等水域,摸清渔业水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生境、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扩散趋势等情况。
“普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福州分布最多且最广的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是罗非鱼。”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游小艇告诉记者,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争夺生活空间,易影响本地种的生存,破坏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污染,进而导致本地种的进化和习性的改变。
“此次普查,共发现10多种入侵物种,基本摸清了我市渔业水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种类、危害程度及分布状况。”游小艇说,在晋安北峰的水库中,尚未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的迹象,说明该水域生态保护做得比较好。
据了解,本次普查共完成71条踏查线路、85个样地调查点、255个样方的调查,并制作入侵水生动物标本38个。在实地踏勘的同时,调查组还走访了当地渔民及河流沿岸居民,向他们普及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及其带来的危害,增强群众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下一步,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根据普查情况,系统整理普查期间所获取的一线数据和资料,尽快形成总结报告,为科学防控渔业水域外来水生动物入侵提供基础支撑,进一步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助力渔业绿色发展。(记者 蓝瑜萍)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