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鼓岭故事”为何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专访美国穆蔼仁家族后人、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穆言灵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记者 龙敏

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日前在福州举行。

鼓岭,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之北,避暑胜地,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从19世纪开始,大批西方商人、传教士、领事人员到福州工作生活,在鼓岭避暑,与当地人结下深厚友谊。

鼓岭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鼓岭故事”为何是中美友谊的见证?美国穆蔼仁家族后人、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穆言灵(埃琳·麦金尼斯)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就此作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鼓岭缘”是一段怎样的故事,保存了怎样的珍贵记忆?

穆言灵:鼓岭是福州市鼓山之北的知名避暑胜地,曾是大批在华外国侨民的消夏目的地,但这段过往在很长时间内尘封于历史中。

1901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加德纳随父母来到福州,在此居住十年,一家人每年夏季都生活在鼓岭。回到美国后的几十年间,加德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中国看一看,但令人惋惜的是,直到1986年去世,他都未能如愿。

1992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题为《啊!鼓岭》的文章,讲述美国老人加德纳的故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看到文章后,邀请加德纳遗孀访华,完成了丈夫重回儿时故乡的遗愿,并授予其“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尘封的鼓岭往事掀开面纱,“鼓岭故事”的主人公由最初的加德纳家族,增加了美国柏龄威家族、穆蔼仁家族、柯志仁家族、蒲天寿家族等。

蒲天寿曾任福州协和医院院长,四个子女都在福州生活过,二女儿蒲美珠2017年用流利福州话朗诵歌谣的视频深受网友热捧。常年在闽北乡村行医的美国人福益华医生,在鼓岭结识妻子并度过新婚时光,留下了“我热爱中国人民”的遗言,并为当地培养了多名药剂师。曾在鼓岭生活16年的柏龄威家族后人林恩,拍摄的照片对复原鼓岭当年风貌有很大参考价值。

中新社记者:您和家人与鼓岭有何渊源?

穆言灵:我与鼓岭的渊源,要从丈夫穆彼得的父亲穆蔼仁说起。1940年,读大学的穆蔼仁独自从美国来到福州,在英华中学任教。1945年,他以美国空军飞虎队中尉的身份到中国支援抗战,抗战结束后回美国继续学业。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穆蔼仁带着妻子和长子第三次到福建,在福建协和大学教书,并且在这里有了第二个儿子穆彼得。其间,每临盛夏,穆蔼仁全家都会到鼓岭纳凉消暑。

2004年,耄耋之年的穆蔼仁回到福建,在武夷学院任教一年。而老人的两个孙女,也用“爱中”和“爱华”的名字,延续着家族和中国的情缘。

穆蔼仁2005年临终时留下遗嘱,要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留在福州,并嘱托后裔回访鼓岭寻根。在穆蔼仁去世十周年时,我们遵循遗嘱将其一半骨灰带回第二故乡福州,撒入滔滔闽江水中,实现了老人“魂归故里”的遗愿。

正是这一年,我也第一次登上鼓岭,并开始致力于鼓岭文化研究与资料搜集,寻访许多曾经生活在鼓岭的外国人的后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不断还原历史,构建更多促进美中文化交流的契机。

近些年,我共找到相关照片、文字资料及信件6000多份,其中照片近800张,很多都展陈于鼓岭修缮后的富家别墅。这里是我福州的家,沉浸式还原了百年鼓岭上中外人士和谐共居的场景,也让鼓岭增添了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

1900年—1910年拍摄的鼓岭避暑地全景,可见鼓岭新教堂、万国公益社原址(保牧师别墅)等建筑。林轶南 供图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延续百年的“鼓岭故事”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穆言灵:鼓岭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因为各国侨民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是共享互鉴的文明社区;鼓岭的人们互帮互助,这种精神改变了鼓岭。

当时聚居于此的有外国教师、医生、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他们建立学校、医院、万国公益社,培训中国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当医生、护士、药剂师和农业专家。每逢周末,蒲天寿等外国医生会抽时间向当地居民提供诊疗;有侨民教当地儿童读书写字;有侨民协助当地居民保护人畜安全。虽然也有人只是到鼓岭休息放松,但更多人把助人为乐精神带到了这座山岭。

当地百姓热情为夏天来此度假的人提供食物,还采集山石,为客人建造非常牢固的房子。夏天过后这些外国朋友离开时,村民还帮他们照看房子。一些中国商人开设商店,为外国朋友提供在其他城市买不到的物品。

每一个鼓岭故事,情节各有不同,但共同承载着美国来华侨民与中国人民间的深厚友谊,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事实:不同国家的人,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虽有不同之处,但可以建立友谊,且友谊可以代代相传。

2017年9月,美国柏龄威后代回访鼓岭柏龄威别墅(竹林山庄),与郭家后代合影。林轶南 供图

中新社记者:“鼓岭故事”有何内涵?

穆言灵:“鼓岭故事”的精神本质可提炼为“理解、尊重、和平、友谊和爱”,这就是“鼓岭精神”。之所以强调理解和尊重,就是因为文化差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误会。大家文化背景不同,需要仔细观察、尝试理解、相互尊重,才会产生友谊、爱与和平。

未来是由现在每一天发生的小事组成的,只要秉承“理解、尊重、和平、友谊和爱”,从每一个小行动做起,就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可以预期的是,讲好“鼓岭故事”,传承好“鼓岭精神”,一个个鲜活可亲的人,一件件温暖动人的事,将架设起一座又一座心灵的桥,拉近美中两国人民的距离。

中新社记者:如何珍惜、传承、弘扬好鼓岭的这些珍贵记忆和动人故事,为中美乃至中外友好交流合作增添积极因素?

穆言灵:“鼓岭故事”有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我们都是这份遗产的继承者。目前,曾在鼓岭生活过的美国家族后代组成“鼓岭之友”,正积极传承鼓岭历史,续写与中国的故事,传播“理解、尊重、和平、友谊和爱”的“鼓岭精神”,促进美中乃至中外友好交流。

2020年1月,鼓岭历史文化展示馆开馆。林轶南供图

鼓岭还蕴含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因此,要继续发掘、研究这份历史遗产。我正在寻找鼓岭故事,也在书写着我自己的“鼓岭故事”。这既是中国故事,也是美国故事,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未来,我计划和中国朋友合作写一本书,让“鼓岭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希望有一天,鼓岭会成为全世界孩子都会来的地方。他们相聚于此,相互照顾、学习,最重要的是从小小的交往中,发展出重要的、长期的、坚韧的、持久的友谊。

受访者简介:

穆言灵(Elyn MacInnis),美国人,穆蔼仁(美国飞虎队中尉)家族后人,鼓岭文化研究专家、福州荣誉市民、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

相关新闻
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中美和平相处的真正“护栏”

近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消息,决定向台湾地区提供价值约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国军援,打着“挺台湾”的幌子,干的是“毁台湾”的勾当。 美国政府又搞事了!美国白宫网站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向台湾地区提供价值约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毫无疑问,这种玩火之举,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严重破坏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 其实,无论军售还是军援,美国打着“...

病亡3年,李登辉的故事竟然成了小学道德课教材?

图源:台媒 今天是李登辉病亡3年的日子。据台媒报道,“日本驻台代表”泉裕泰在脸书发文称,台北某日籍学校日前完成了一份以李登辉为主题的道德课补充教材,并已开始在小学部开始教授,泉裕泰称,“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份补充教材认识李登辉”。 据了解,该学校的学生以在台湾生活的日本人后代为主,上世纪70年代这所学校曾面临迁址难题,后在时任台北市长的李登辉亲自...

生态环境部: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生态环境部20日发布消息,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对话日前在京举行。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于7月16日至19日访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克里举行会谈,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参加。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意见。   双方一致认为,气候变化是人...

布林肯耶伦相继访华,美方谋求对话合作的一面上升了吗?

(近观中国|访谈)布林肯耶伦相继访华,美方谋求对话合作的一面上升了吗?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题:布林肯耶伦相继访华,美方谋求对话合作的一面上升了吗?   —— 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黄钰钦   经中美双方商定,美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

守护共同的文化记忆 ——台湾青年郑孟桓的创业故事

郑孟桓带领小朋友练习投壶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初四神落天,初五假开……”许多年前,这是在闽南地区耳熟能详的童谣。如今,它们由一群“小小城市代言人”重新演绎,并在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录制成小视频在网上传播。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在小视频中,常有一个胖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