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医美不谨慎美容变毁容 女子起诉维权获赔偿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州晚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遭遇无资质医美,女子美容变毁容。近日,罗源法院受理了这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

女子杜某经常光顾林某的美容工作室。2022年6月,林某从外地刚学得技术后,就为杜某实施面部提升、填充,但实际上林某并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其工作室也没有从事医疗美容的经营许可。三个疗程结束后,杜某认为鼻基底法令纹改善效果不佳,于是林某又为其做了补充胶原蛋白、填充鼻基底法令纹,不料却造成杜某全脸肿胀、红肿发热。2022年10月,林某为杜某注射了一支溶解酶,仍未改善肿胀情况。一个多月后,林某带杜某前往江苏注射了四支溶解酶。今年1月9日,林某又带其前往上海做异物取出术、黄金微调、筋膜悬吊等手术,但过了手术恢复期,杜某面部状态仍大不如前。

在江苏、上海治疗期间时,林某代垫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杜某就面部状况与林某协商经济赔偿事宜无果,遂向罗源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的人身权依法受到保护,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林某无医疗美容资质,却擅自为杜某做面部注射,致使杜某注射后出现面部肿胀、发热等不适症状,已构成侵权,林某应对杜某承担赔偿责任,扣除被告已支付的医疗费及补偿款70804.42元,被告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3960元。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切莫让美容变毁容。(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陈雅诗 陈宇捷

 来源:福州晚报

相关新闻
福州:无资质美容机构侵权 女子获赔近10万元

据福州日报6月10日报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社会上美容机构和从业者鱼龙混杂,暗藏消费风险和陷阱。近日,罗源法院受理了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当事人维权成功,获赔近10万元。 去年6月,林某在外地学习注射填充等项目后,在其开办的美容工作室内为女子杜某实施面部提升、填充项目,但实际上林某并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其开办的工作室也没有医疗美容的...

《智慧健康美容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为更好规避服务风险,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以及《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26日正式发布团体标准《智慧健康美容服务规范》,并将于今年6月26日正式实施。   据了解,《智慧健康美容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由北京《健康...

3.6万买“美白针”,打完“感觉心慌”!女子状告微商,起诉索十倍赔偿

台海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同法/文 杨希/漫画)女子花3.6万元买“美白针”,注射后却“感觉心慌”,为此将卖家告上法庭。近日,同安法院审结这样一起涉“美白针”的微商买卖合同纠纷案。   导报记者从法院了解到,近年来医美乱象频出,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

非法行医、销售假冒美容仪器!北京公布8起医美违法犯罪案例

据“北京市场监管”微信号27日消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等11部门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以来,持续加大对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现选取部分案例予以集中曝光,共计8起。   具体如下:   一、张某非法进行医疗美容活动案   房山区卫生监督所接到市民电话举报,反映张某在长阳镇某地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经核查...

警惕“美丽陷阱” 一批医美违法典型案例曝光

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满足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经营者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对经营资质、产品功效、整形疗效等进行虚假宣传,无资质违规从事医疗美容服务,使用、销售非正规渠道药品及医疗器械。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医疗美容市场秩序,各地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加强监管执法,依法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