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摄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张铁国 林文婧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积极发挥“多区叠加”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建设福州都市圈、实施强省会战略等重大机遇,统筹布局大平台、大通道、大枢纽,积极服务和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目前,福州的航空枢纽正架起一条条空中通道,“丝路海运”不断扩展“一带一路”合作,现代物流、制造业等持续为外向型经济发展赋能蓄势……福州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加快构建。
打造大枢纽
航线网络通达全球
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一架架飞机紧贴蔚蓝的海岸线启航,如银燕划过天际,空中航路跨越大洲大洋,为福州对外开放发展架起坚实的“空中桥梁”。
民航是旅游、会展等区域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更是国际竞争力的“代名词”。截至2019年,福州机场飞机起降约11万次,旅客年吞吐量接近1500万人次,拥有国内外航线119条,带动会展、旅游等行业和临空经济快速发展。
“十四五”开局,扬鞭奋蹄再出发。作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的重要内容,国际航空城建设鼓点阵阵,催人奋进——
“三千万”能级的枢纽机场正从规划变为现实。机场二期项目飞行区、货站扩建工程按下“快进键”,计划新建3600米跑道和60个机位,完成T2航站楼、停车楼、综合交通中心、货运站等项目,将带动福州机场“双跑道、双航站楼”运营,年吞吐能力翻一番,达3600万人次。
闽东北一体化的腹地机场正不断释放磁力。机场二期将引入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线、福莆城际铁路F2线、福宁城际铁路F3线等多制式交通,形成以机场枢纽为核心,3条城铁、2条高速公路为放射骨架的“1+3+2”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形成福莆宁“1小时交通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内一流枢纽机场和海丝枢纽“门户”正加快打造。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地勤公司副总经理周义华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州机场将沿着“国内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路径,构建干支互补、南北两扇、通达洲际的航线网络。
下一步,内循环方面,福州将推动空中快线、准快线建设,扩展空白航点,力争“十四五”末国内通航航点新增20个;国内外双循环方面,将深耕“一带一路”,布局福州与东南亚、东北亚的航线网络建设,成为国内往返东南北亚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