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新闻  >> 正文

“80后”科技特派员于艳:返乡“菇娘”助百余姐妹家门口就业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80后”科技特派员于艳。 林春茵 摄

  中新网福州7月14日电   在用物联网掌管一间日产海鲜菇鲜品高达10吨的食用菌企业后,于艳有时会想起父辈的种菇人生。竹木搭的香菇棚低矮潮湿,台风一来,棚子倒了,香菇全泡水,一年就白忙活了。

  她觉得,自己返乡创业,为家乡食用菌种植出力,“恰好和国家发展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方向同频共振,方向对了,路走远点没关系”。

  于艳是福建省罗源县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省级、市级、县级科技特派员,她在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食用菌生产一线坚守8年至今。

  返乡建厂的“菇娘”

  福州市罗源县是中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产量全国第一,罗源县起步镇则是“中国秀珍菇之乡”。可以说,全国每七朵秀珍菇就有一朵来自罗源。

  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百谷农业)申请了多项专利,过去侧重于优化生产线,近年聚焦于海鲜菇深加工技术方面。

液体菌种接种养菌。 孟芳 摄

  最近,于艳正在申请一项“工厂化种植海鲜菇的雾化装置”专利,“体现罗源食用菌生产的趋向变化”。

  于艳还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行政管理学研究生时,就到家乡罗源县起步镇一家刚成立的食用菌企业百谷农业里实习。

  于艳回顾说,百谷农业是罗源当地唯一生产海鲜菇的食用菌企业,但最初是作坊式地生产,人员涣散、车间管理松散、产品品类没有竞争性。

  她与团队从建章立制入手,再到把脉市场,跟踪高新科技动向,“今天的食用菌种植,已经属于生物科技工程范畴,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更无法倚赖传统农业经验。”

  于艳向福建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寻求“智”助,并陆续引进全自动菌包生产线、物联网监测系统和液体菌种,实现智慧种菇,海鲜菇产量呈几何量级增长。

  菇棚里的“黑科技”

  走进百谷农业,大堂一面LED显示屏与于艳手机同步,可查看46间养菌房及40间菇棚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量等数据信息。

  于艳告诉记者,过去,菇房管理员工需要一间间库房巡查,难免出错。通过物联网监测,云端数值如有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于艳观察液体菌种。 林春茵 摄

  “物联网监测系统能够自动模拟生长环境,有了这个‘智慧管家’,产量可以大幅提升。”于艳说,手机一键实现远程控制菇房智能空调系统,“解放了人力,还能减少我们比较重大的损失。”

  菌种车间也有黑科技:液体菌种接种养菌。通过一台自动振荡的摇床,菌种在一瓶瓶金黄色的液体培养基中完成了出丝,萌发快、菌点多。再进入不锈钢罐培养器生物发酵,7天之后出罐时,菌种恰好达到最有活力的状态。

  于艳说,液体菌种感染率降低,养菌时间从130天缩短到11天,菌包质量提高,现蕾更均匀,产量直接就上去了。

  百谷农业日产海鲜菇鲜品10吨,产值从2013年的500万元激增到2020年3000万元。

  于艳透露,预计今年产量可增加三成乃至五成,灰色蟹味菇、鹿茸菇等新菌种也在伺机投产。

  帮助百余位姐妹“家门口就业”

  2020年8月,百谷农业逆市上扬,升级了菌菇加工车间和分拣车间。订单暴增,一些人工岗位用工量需求激增,单单是包装工,就从原来的20余名增加到40名。这也解决了当地妇女就业问题。

  罗源县起步镇镇长李宏介评价于艳,“有情怀有能力的返乡青年,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百谷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于艳正在申请一项“工厂化种植海鲜菇的雾化装置”专利。 林春茵 摄

  目前,百谷农业百余名员工约九成来自附近村镇,大多是妇女。村民告诉记者,她们很珍惜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了固定收入,经济上独立,上班时间比较灵活,可以照顾家人”。

  “招募员工时,我们都上门去拜访,了解情况,对家庭失亲失怙的,有残疾家人要照顾的,尤其予以关注。”于艳说,今天农业技术和市场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乡土”依然是当地最宝贵的情感纽带,“我们从一开始,就立志于要用农业回馈乡土。”

  于艳透露,百谷农业还将继续招募“愿意回乡的年轻人”,除了期待破题冷链、仓储、物流等三个专业外,还希望能招募到文创人才。

  罗源县起步镇的菇姑农场与包括百谷农业多家菇场联动,以亲子体验种菇、全菇宴、菇棚咖啡屋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于艳帮助百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林春茵 摄

  “脱贫致富衔接乡村振兴,食用菌产业需要文旅和创意赋彩。”于艳说,科技特派员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愿意为打造乡村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智慧农业出一份力。”   (来源:中新网 记者 林春茵)

相关新闻
视频丨陈氏五楼:帝师故居 诗礼人家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千年古都福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留完好的古厝星罗棋布,成为城市中一道道诗意的风景线。新华网独家推出“我们的古厝”系列专题片,探访坊巷间的古厝之美,再现福州古厝之风韵。   位于仓山区螺洲镇的陈氏五楼,是清代大儒、帝师陈宝琛的故居。该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赐书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和沧...

福州企业开办只要5小时, 速度全国领先

台海网7月14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企业开办需要多长时间?在福州,答案是5小时。福州市本级已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从2018年的8.5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5小时(指工作小时,下同)办结,创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福州速度”,实现再提升、再突破。   记者从福州市营商办了解到,...

视频| 《闽都古厝》:严复故居

闽都有古厝,厝里有乾坤。   《闽都古厝》系列短视频,通过年轻人视角,展示福州古厝的建筑之美,讲述厝里人的精彩故事。   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为了迎接世遗盛会,中共福州鼓楼区委宣传部联合福州新闻网共同推出《闽都古厝》系列短视频,共12集。系列短视频撷取镇海楼、林则徐宅与祠、严复故居、华林寺等福州古厝代表建筑进行拍摄。...